深圳兩會:代表委員屢提耐心、人才 以更長遠目光去發展
中新網深圳2月26日電 (記者 索有為)2025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正在舉行的深圳兩會上,耐心、人才兩個關鍵詞頻頻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發言里,這座迅速成長起來的國際大都市,將善用“耐心”的姿態和“人才”的智慧再出發。
深圳市市長覃偉中向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耐心資本”,“鼓勵發展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大膽資本,支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

報告還提出,深圳將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不唯地域、不問出身、不求所有、不拘一格、不遺余力引進、培養、使用、協作和服務各類人才。樹立全球視野更大力度引進人才,深入實施“頂尖人才、企業人才、創業人才、青年人才”匯聚項目,創新海外引才、聯合港澳引才機制,加強國際科技人才交流合作。
“不管是基礎研究,還是人才培養,要做出革命性和顛覆性的科技成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要對此抱有足夠耐心。”深圳市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學黨委書記姜虹說,“一個人才的成長和城市環境、高等教育等多方面都有關,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方面,深圳有較好的基礎,我們要認識其客觀規律,保持足夠耐心。”
深圳市政協委員、民建深圳市委會企業委常務副會長呂海陽在作大會發言時,建議擁抱“人工智能+”、助力中小企業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探索投補聯動、投貸聯動等支持機制,打造耐心資本,當好耐心政府,倡導耐心社會,讓中小型科技企業擁有‘慢下來’深耕的底氣和‘快起來’奔跑的能力。”
深圳市政協委員、海能達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清州坦言,今后短期快速投資“抓大錢”的機會越來越少,長期、持續性投資的獲利會越來越多,政府倡導長期資本、耐心資本非常明智,大家都要以更長遠的目光去發展,而不是追求短期效應。
深圳市政協委員、中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偉建議,應強化“耐心資本”投資,助力早期企業成長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設立專注于人工智能早期企業投資的耐心資本基金。政府可通過出資、政策引導等方式發揮撬動作用,吸引更多長期資金進入。這類基金的存續期應適當延長,給予早期項目足夠的成長時間。
深圳市政協委員、綜合開發研究院(中國·深圳)院長助理鄭宇劼建議深圳把企業風險投資作為壯大耐心資本、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突破口。與傳統風險投資(IVC)相比,企業風險投資自帶產業屬性,募資多為自有資金,擁有業務賦能場景,可進行并購不依靠首次公開募股退出,陪伴科技企業期限更長、風險容忍度更高。

就引進人才,姜虹還說:“我們發現高層次人才,除了薪酬待遇,更看重他們能不能在這片土地上發揮作用、實現價值。”她認為,尊重人才,不能只給人才物質上的待遇,還要多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讓人才感受到他們的重要性。
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晶泰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馬健說,深圳將應屆畢業生到深圳求職免費住宿延長到15天,這是一條實實在在且具有力度的措施,“科技創新需要大量人才,而住房支出是畢業生遇到的最大生活成本,這條政策能夠幫助他們解決主要問題,也有利于增加深圳對人才的吸引力。”
深圳市人大代表、寶安中學外國語學校(集團)黨委書記劉春景表示,科學教育是培養創新拔尖型人才特別有效的路徑。深圳對科學教育的課程體系建設,還有教師專業發展上,都在進一步探索。(完)

- 專題:2025地方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3日 15:18:20
- 2025年04月23日 15:12:16
- 2025年04月23日 11:42:54
- 2025年04月23日 11:29:54
- 2025年04月23日 1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