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2024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

        2024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

        2025年03月12日 11:18 來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網站
        大字體
        小字體

        2024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

        (2025年3月12日)

          2024年,全國各地、各部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持續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全力推動國土綠化工作取得新成效,為美麗中國建設注入了強勁綠色動能。全國完成營造林444.6萬公頃,種草改良322.4萬公頃,治理沙化石漠化土地278.3萬公頃,森林覆蓋率超25%,森林蓄積量超200億立方米。

          一、全民義務植樹創新開展

          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同首都群眾一起參加義務植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人民堅持植樹造林,荒山披錦繡,沙漠變綠洲,成就舉世矚目。綠化祖國要擴綠、興綠、護綠并舉,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要人人盡責,暢通群眾參與渠道、創新盡責形式,發揮好林長制作用,把各方面力量調動起來,推動全民義務植樹不斷走深走實。

          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軍委領導同志分別集體參加義務植樹活動。第23次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在京舉行,137名部級領導履“植”盡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織開展省級領導集體義務植樹活動,400余個地級市組織開展市級領導集體義務植樹活動。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持續推進“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全年發布各類盡責活動6.1萬個,建成“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基地2600余個,為適齡公民就近、適時、多樣盡責提供服務。

          中央和國家機關推進節約型綠化美化單位建設,9.3萬名干部職工完成義務植樹38.5萬株。北京市為在京重大義務植樹活動提供有力保障,開展“花園城市”建設,打造義務植樹進社區、進村莊等品牌活動。廣東省緊密結合“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行動,多部門聯動開展“入隊入團種棵樹”等主題活動。湖南省創新盡責形式,把古樹認養等作為義務植樹盡責內容。

          二、“三北”工程攻堅戰邁出堅實步伐

          出臺《關于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的意見》,國務院領導同志主持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推動工程建設。聚焦打好三大標志性戰役,全年安排中央資金320億元,完成治理面積超380萬公頃。開展包片指導、質量評價和“揭榜掛帥”科技攻關,制定加強工程管理、實行聯防聯治、規范建設技術、統籌綠化空間等政策文件。大力推廣以工代賑,探索推廣“光伏治沙”“以路治沙”等新模式。中央企業積極參與工程建設,水利部門向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區補充林草生態用水2億多立方米。

          三大標志性戰役全面展開、有力推進,東部殲滅戰區綠進沙退勢頭明顯加快,中部攻堅戰區聯防聯治格局基本形成,西部阻擊戰區環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綠色防護帶初步形成。內蒙古自治區出臺調動各方積極性參與工程建設的15條政策措施,實行五級書記抓“三北”工程,完成治理面積居“三北”工程區首位。寧夏回族自治區拿出4億元用于工程建設地方配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把阻擊戰寫入黨委1號文件和政府工作報告,出臺“沙九條”支持措施。

          三、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取得新進展

          出臺《關于學習運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廈門實踐”經驗

          深入推進新時期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的意見》。組織實施176個“雙重”工程項目、10個國土綠化示范項目。推進實施“十四五”27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累計完成生態保護修復面積超500萬公頃。實施49個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示范工程項目,完成修復治理面積約4萬公頃。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4萬平方公里,建設生態清潔小流域677條。森林可持續經營實施面積擴大到66.7萬公頃以上。全國林草碳匯試點市(縣)和國有林場碳匯試點實施面積達6.8萬公頃。出臺國土綠化項目閉環管理若干措施,制定“1+3”中央林草資金項目管理制度,嚴格實行國土綠化項目落地上圖管理。完成科學綠化專項檢查并督導各地整改落實。

          浙江省啟動美麗林相提升行動。安徽省扎實推進“四高”綠美江淮行動。湖北省實施森林和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專項行動。遼寧、山東、河南、重慶、四川、寧夏等地加快推進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

          四、城鄉綠化美化水平持續提升

          印發《城市公園管理辦法》,開工建設“口袋公園”6200余個,建設城市綠道7300余公里。深入推進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全國360余個地級市(含直轄市的區)累計輪換開放草坪1.8萬公頃。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實施農村“四旁”綠化。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等工程,因地制宜布設農田防護林網。全年新增公路綠化里程5萬公里。年內開通運營的池黃、湖蘇滬、梅龍等高鐵實現全面綠化,全國鐵路線路綠化率達85.9%。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新增河渠湖庫周邊綠化面積333.8公頃。

          全國工會系統堅持勞模引領、職工參與,建設“工會林”“勞模林”3700余個,面積近1.5萬公頃,種植樹木1300萬余株。共青團中央聯合10部委印發“美麗中國·青春行動”方案,發起全國青少年“綠植領養”活動,面向全國高校開展旗艦落地活動30場、綠色校園活動511場。全國婦聯系統組織廣大婦女群眾共植“巾幗林”“家庭林”,建設“美麗庭院”1000多萬戶。中國石油深入開展“我為碳中和種棵樹”“萬口井場植樹造林行動”,義務植樹341萬株。中國石化積極參加“三北”地區和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義務植樹167萬株。全國冶金系統推進企業綠化、礦山復墾行動,新建綠地497公頃。中國郵政持續開展“手植一棵樹 綠化一片天”活動,義務植樹34萬余株。

          五、資源保護管理全面加強

          發揮林長制引領作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總林長令54個。修訂印發《林長制考核辦法(試行)》,組織開展2024年林長制督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保護發展林草資源的主體責任。統籌開展林草濕荒保護地執法,公開通報4批39個毀林毀草典型問題,將退耕還林還草成果統一納入林草資源管理并嚴格保護。出臺《古樹名木保護條例》,以行政法規形式對古樹名木保護管理進行全面系統規范。首次召開全國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現場推進會,選取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湖南省永州市雙牌縣、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開展古樹名木保護試點。完成“1主6分”林草種質資源設施保存庫總體布局,實施林草種質資源收集行動。國務院批準天然林保護修復有關政策,主要政策延續至2035年。印發《全國天然林保護修復中長期規劃》,對天然林實行分類管控、分區修復。推進天然林保護與公益林管理并軌,落實管護任務1.5億公頃,落實修復任務127萬公頃。出臺《軍隊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完成部隊營區重要植物普查。

          開展森林草原火災重大隱患動態清零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扎實推進280個增發國債防火項目落地實施。全國森林草原火災數量、受害面積實現雙下降。持續實施松材線蟲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提前實現五年攻堅行動防控目標,美國白蛾發生面積連續7年下降。分別完成林業、草原有害生物防治面積840萬公頃、786.6萬公頃,除治互花米草3.3萬公頃。

          六、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深化

          研究制定“4+2”林草重點改革實施方案和21條改革舉措。落實《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方案》,明確穩定林地長期承包關系、推進林權流轉、培育林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等10項措施。召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現場推進會,在全國生態日發布改革最新成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因地制宜推出一批改革舉措。印發規范高效做好林權類不動產登記工作的通知,妥善化解林權登記歷史遺留問題。推進3個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先行區和7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先行先試,在河北省保定市唐縣等21個縣(市、區)開展林權登記提質增效試點,建設服務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國有林場220個。福建省創新推出林票,江西省建立林業經營收益權證等新機制,重慶市探索出臺林業金融政策。

          七、生態富民產業提質增效

          出臺《關于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發布《生態產品目錄(2024年版)》,完善生態產品總值核算方法。修訂出臺《國家儲備林建設管理辦法》,編制《全國木本糧油產能提升實施方案》,加強油茶生產管理,擴大優質產品有效供給。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批準林業碳匯領域首批5家審定與核查機構,公示造林碳匯、紅樹林營造項目26個。全年林草產業總產值10.17萬億元,同比增長9.6%,森林食物產量超2億噸,成為繼糧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重要農產品。全國經濟林種植面積4666.7萬公頃、年產值超2萬億元,林下經濟利用林地面積4000萬公頃、年產值約1萬億元,成為激活鄉村振興的“綠色引擎”。全年完成油茶新增種植和低產林改造47.5萬公頃,茶油產量達100萬噸。生態旅游游客量達27.6億人次,同比增長9.1%。

          八、支撐保障更加有力

          落實中央林草資金1581億元,為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出臺《關于財政支持“三北”工程建設的意見》,制修訂《生態保護修復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林業草原生態保護恢復資金管理辦法》《林業草原改革發展資金管理辦法》《“三北”工程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濕地恢復費繳納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將荒漠化治理納入綠色債券支持范圍。截至2024年底,林權抵押貸款余額1837億元。

          印發《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氣象保障協同工作方案》,科學開展沙塵天氣監測預警、森林草原火險預報等氣象保障服務。新增智慧林業等17個國土綠化領域相關本科專業布點。設立林草科學聯合基金,強化國土綠化領域國家科技重大任務部署和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建設。印發《造林作業設計規程》《林木采伐技術規程》《鄉村綠化技術規程》等一批國家和行業標準。扎實推進林草生態網絡感知系統建設。首批18個意向成員國代表共同簽署國際紅樹林中心成立協定。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設立“中國館”,舉辦主題展和系列邊會。持續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盧琦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成功舉辦2024年成都世園會、世界林木業大會。

          2025年,國土綠化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和今年全國兩會精神,堅持“三綠”并舉、“四庫”聯動,不斷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貢獻!

          備注: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

        【編輯:田博群】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收藏文章
        表情删除后不可恢复,是否删除
        取消
        确定
        图片正在上传,请稍后...
        评论内容为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亚洲中文不卡电影在线 | 中文字幕美熟少妇 |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不 | 亚洲成年人电影在线观看 | 日韩亚洲欧美另类一区 | 亚洲精品色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