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將加強愛國衛生與健康立法:關注公民健康指標 明確體重管理
中新網成都3月26日電 (單鵬)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26日在成都舉行。會上,《四川省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條例(草案)》(下稱條例草案)提請審議。
早在2012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四川省愛國衛生管理辦法》。相比之下,條例草案涉及面更加廣泛、內容更加豐富。值得一提的是,條例草案的名稱也很有特色,突出了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互補融合,目前全國僅有上海以此名稱立法。

將公民主要健康指標納入政府考核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四川省愛國衛生與健康促進工作也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當天會議上,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主任委員唐文金在對條例草案進行說明時表示。
唐文金說,慢性病已成為四川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吸煙、過量飲酒、缺乏運動、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較為普遍,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肥胖、近視等問題日益突出,愛國衛生運動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創新,健康教育、健康促進系統性針對性不強,“因此,有必要制定一部符合四川省實際的地方性法規。”
條例草案共八章五十八條,涉及宣傳教育、健康生活方式、衛生環境、健康服務等多項內容。例如圍繞宣傳教育,條例草案主要規定了健康教育內容、健康信息發布與監測、醫療衛生機構健康科普、教育系統健康教育、社會宣傳教育等內容,圍繞健康生活方式,條例草案主要從合理膳食、科學運動、體重管理、戒煙限酒、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心理健康、良好睡眠等方面,推動健康生活方式養成。
條例草案也體現了四川對該領域重視程度的提高和法治保障的強化。例如,條例草案第4條規定“將公民主要健康指標改善情況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
四川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徐建群接受采訪時解釋稱,此舉將有利于推動政府職能向健康治理轉型,也有利于提升全民健康福祉的制度保障,推動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快速提升。
明確提出健康飲食和體重管理
據了解,條例草案強調引導個人樹立和踐行主動健康理念,例如引導公民踐行合理膳食、科學運動、戒煙限酒、合理使用電子產品、健康心理、良好睡眠等健康生活方式;鼓勵全社會參與減鹽、減油、減糖等健康飲食行動,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開設戒煙、戒酒、體重管理門診。
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影響四川人民健康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具體表現為高鹽、高油、辛辣飲食(川菜普遍重鹽、重油,人均每日鹽攝入量遠超世界衛生組織推薦值5克/天),吸煙與飲酒(四川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6.98%,全國25.8%),缺乏運動與肥胖(成人超重率約34%)。
針對這一情況,條例草案第19條提出,“鼓勵全社會參與合理膳食行動,加強減鹽、減油、減糖知識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認讀等相關知識普及,推廣使用健康限量鹽勺、限量油壺等”;第21條明確體重管理:“引導個人正確認識健康體重,提高體重管理意識和技能,自覺進行體重監測,科學動態管理體重”。
徐建群表示,四川省慢性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為15.59%,高于全國(2023年全國15.0%)平均水平。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很多致病因素跟人們的生活行為方式、飲食和體育鍛煉都密切相關,體重異常特別是超重和肥胖是慢性病重要危險因素。體重異常,容易導致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甚至一部分癌癥也和體重異常有一定關聯。
“去年,國家啟動實施了‘體重管理年’三年行動,目的就是在全社會形成重視體重、管好體重,健康飲食、積極參與運動鍛煉等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今年全國兩會上,國家衛健委雷海潮主任專門就‘體重管理年’活動進行強調。”徐建群表示,“因此,條例草案中除了對健康飲食、科學鍛煉等進行規定外,還專門寫了一條體重管理。”
此外,條例草案還提出建立“居民健康積分”制度。據介紹,“居民健康積分”是一種通過量化居民健康行為、促進健康管理的激勵制度,去年國家衛健委、財政部等4部門印發的《關于做好2024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的通知》也提出,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將居民血壓、血糖、體重、腰圍等指標控制情況和主動參與自我健康管理情況兌換為“健康積分”。
目前這項工作在上海、江西以及四川南充儀隴縣、成都雙流區、德陽什邡市等地進行探索。
關注心理健康和健康科普
當前,心理健康關乎民眾身心健康、社會和諧穩定,是全面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四川省人群心理健康問題也較為突出,社會普遍關注。
條例草案在第24條提出,“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疾病預防控制部門應當會同相關部門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促進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發展,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積極參與社會心理服務,提高居民心理素養,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心理健康確實是近年來社會關注的重點。”四川省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四川省出臺了《四川省精神衛生條例》,該專項法規對心理健康促進、精神障礙預防、醫療救助等作出了全面規定。條例草案對心理健康內容的表述,與《四川省精神衛生條例》形成層級銜接,既避免與專項法規內容重復,又為后續細化操作留出空間。
同時,健康類的科普越來越受到民眾的關注,但是網絡上健康科普的內容卻是魚龍混雜,存在一些偽科普或者一些不科學的說法、措辭,容易誤導民眾或引發焦慮。
上述負責人表示,針對這類問題,條例草案第14、15條通過多項措施進行規范:一是明確建立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通過衛生健康權威平臺發布科學、準確、權威的健康信息;二是規范健康科普信息發布與傳播;三是加大監測和處置力度,對發現存在誤導或者可能影響健康的虛假信息或者不完整健康信息的,應當依法采取處置措施,及時予以澄清;四是激勵引導醫務人員在健康科普中積極作為。(完)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3月31日 12:00:42
- 2025年03月31日 08:53:45
- 2025年03月30日 20:21:58
- 2025年03月30日 19:45:26
- 2025年03月30日 19:3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