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21日電 據國家環保總局網站消息,國家環保總局今天公布了2006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中國環境質量以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狀況。監測分析結論表明,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及第三季度中國環境質量狀況變化不大,局部污染嚴重,工業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攀升。
環境質量變化不大 局部污染嚴重
全國七大水系中,長江干流水質優,支流為輕度污染;三峽庫區水質優;黃河干流輕度污染,支流重度污染,渭河、汾河等常年污染嚴重;珠江干、支流水質良好;松花江干流為輕度污染,支流為重度污染,阿什河、呼蘭河、伊通河等污染嚴重;淮河干流屬輕度污染,支流總體為中度污染,其中渦河、穎河為重度污染;海河流域普遍污染嚴重;遼河干流中度污染;支流中大凌河、條子河、招蘇臺河為重度污染;其它河流也有不同程度的污染;鴨綠江水質優。
巢湖湖體水質為五類,太湖、滇池湖體水質均為劣五類。主要污染指標是總氮和總磷。去年同期相比,“三湖”營養程度無明顯變化。巢湖為輕度富營養,太湖、滇池為中度富營養。
113個重點城市的空氣質量平均的優良天數比例為84%,優良天數比例大于80%的城市占66.4%;其中海口、北海、珠海、桂林等8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全部優良。
重點城市共出現空氣污染3277次,平均污染天數占總體的16%。90%的城市出現過輕微污染,58%的城市出現過輕度污染,19%的城市出現過中度污染,12%的城市出現過中度重污染,18%的城市出現過重度污染。
重點城市空氣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首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污染次數較少。整體污染水平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可吸入顆粒物為首要污染物的混合型污染仍較嚴重。蘭州、北京、包頭、臨汾等重點城市的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水平較高。第三季度重點城市污染天數總體上比去年同期減少,但整體的污染物濃度水平要比去年同期略有增加。重點城市二氧化硫平均濃度比去年升高了約5%,二氧化氮升高了約1%,可吸入顆粒物基本持平。
空氣污染主要影響因素包括城市局地排放、外來沙塵和大霧等不利氣象因素的影響。在污染物排放相對穩定的條件下,氣象條件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顯著。蘭州、大同、臨汾、烏魯木齊、北京等11個重點城市出現污染天數比例超過1/3,約有1500萬居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酸雨分布區域保持穩定,局部地區酸雨嚴重。全國酸雨區主要集中在長江以南,四川、云南以東的區域,其中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廣西、重慶以及長江、珠江三角洲地區酸雨嚴重;酸雨影響城市比例有所增加。
酸雨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尤以浙江省酸雨污染普遍,監測的所有城市均為酸雨城市,每場雨均是酸雨。
全國近岸海域水質總體屬于輕度污染。一、二類海水比例占67.1%,劣四類海水占17.5%,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南海、黃海水質為良,渤海水質為輕度污染,東海水質為重度污染。
城市功能區噪聲晝間達標率高于夜間,3類功能區達標率好于其他類功能區。
GDP增速過快,導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升高
從今年上半年和第三季度中國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看,工業廢水排放量為120.4億噸,同比增長2.4%;COD排放689.6萬噸,同比增長3.7%;二氧化硫排放1274.6萬噸,同比增長4.2%。導致上半年工業污染物排放量攀升的原因在于:GDP增速過快,導致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升高。
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10.9%,原煤產量同比增加12.8%,工業廢水排放量增加3.5%。工業COD和工業SO2排放強度分別為0.0066噸/萬元(工業增加值)和0.0273噸/萬元(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6.1%和10.8%,但由于上半年工業增加值增長13.2%,因此,COD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呈增勢。
結構性污染依然突出。上半年COD排放量增加較大的食品加工業、造紙及紙制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紡織業、化學纖維制造業五個行業,工業COD排放率為67.0%,增長量占重點調查企業COD排放總增長量的82.3%;
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較大的電力、蒸汽、熱水生產和供應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五個行業,工業二氧化硫排放率為84.4%,增長量占重點調查企業二氧化硫排放總增長量的104%。
建設項目投產同比增加,配套治理設施建設滯后。國家審批建設項目環保竣工驗收監測項目比去年同期增加57項,新增二氧化硫排放量19.2萬噸/年,較去年同期增加12.7萬噸/年;新增化學需氧量排放量1.15萬噸/年,較去年同期增加4896噸/年。 去年新投產燃煤機組5500萬千瓦,同步安裝脫硫設施的只有40%左右。今年上半年新投產燃煤機組3200多萬千瓦,同步安裝脫硫設施的只有一半。
在其他行業,違法違規建設問題也相當普遍。一些縣級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只有30~40%,一些工業園區項目環評執行率不足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