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5日電 香港《大公報》發表評論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正在菲律賓參與東盟領導的“10+1”,和包括日、韓的“10+3”等會議,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東亞鄰國關系。昨日,中國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又結新果,雙方簽署了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服務貿易協議”,顯示自貿區的建設及深入發展,又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評論稱,中國與東盟的經貿以至其他方面的互利合作正日趨緊密,其中尤為關鍵的重頭項目是建設雙邊自貿區。這是中國在入世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奉行睦鄰、富鄰政策的重大進展,也是在參與全球多邊經貿合作外,又開拓了區域多邊合作的新前線,更豐富了對外開放的內容。中國─東盟自貿區乃此類嘗試的首個,其成功將可為正在談判或計劃落實的其他同類協議,提供樣板示范作用。
自貿區于2000年底提出構想開展研究,在2002年底正式啟動建設并計劃于2010年建成。當時又迅即落實初步的“早期收獲”協議,使部分產品能盡早享受自貿優惠。其后在2004年底雙方簽署了“貨物貿易協議”,為更全面減低保護壁壘打下基礎,現在又就服務貿易達成協議,誠然是自貿區建設的新里程碑。協議中雙方均承諾在世貿開放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服務業的相互開放,如給予更優惠的市場準入條件等。這是中國的首個對外服務貿易自貿協議,故也成了中國開放的新里程碑。
評論也指出,當然,自貿區的建設任重道遠,除要積極合作克服障礙以落實現有協議外,還要乘勝追擊,開展新領域的合作。下一個重點將是加快雙方投資協議談判,使在貨物、服務貿易等經常賬交流外,又理順資本賬交流的通道,方便以資本為紐帶推動合作深化,帶動雙邊貿易加快發展。
評論說,自貿區建設帶來的成果是明顯的,在前年雙邊貿易額增長23.1%的良好基礎上,去年頭11個月又再增長23.5%,兩年間對東盟貿易維持了與中國總體外貿同步強勁擴量的好勢頭。更重要者是,新的雙邊優勢互補格局正在形成:如中國從東盟入口更多原材料及加工用零部件,又向東盟出口更多的工農產品,再加上相互投資上升,正逐步形成自貿區的全球出口加工體系。這將為區內工業化、現代化及晉身世界重要經濟中心之一的進程加強推力。中國與東盟合作潛力驚人:自貿區涵蓋18億人口,二萬億美元GDP及逾萬億美元貿易額,在全球范圍上已是舉足輕重。
評論表示,自貿區建設雖遠景廣闊,但時日尚淺,潛力尚待更充分發揮。溫家寶總理提出的五點強化關系建議列述了許多具體工作。今后為使自貿區建設更為順暢,有必要在消除跨境行政障礙的軟件上,和建設交通連接的硬件上加倍努力。對前者,中國建議加強雙方如海關、檢疫等部門的合作;對后者,中國建議統籌區域交通發展及完善綜合運輸網路。而且還坐言起行,出資捐助東盟發展基金及投資於有關項目,充分顯露中國全力推動合作及富鄰政策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