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
“村里幾家的新房子,都是靠在外打工賺錢修的。莊稼人一輩子不就是圖個房子?”接近年底,村里已有一些年輕人從尼日利亞回來了。
10日下午4點,老李決定去鄉里接念幼兒園的孫女。
兒子李新志上個月從尼日利亞回來,這些天一直在成都玩,所以接孫女的事還是交給了他。
淅淅瀝瀝的雨已經下了兩天,山路變得非常泥濘。但是顯然,這是一件讓老人非常愉快的差事。
孩子能在鄉里念幼兒園,在村里人看來,是值得艷羨的事情。畢竟,一學期100多元的學費,對于大多數家庭而言,不是一個小數字。
老李夾著雨傘匆匆而行,每一根白發似乎都寫滿快意。
顯然,村里兩個人在尼日利亞被綁架的消息,并沒有過多影響到這位老人的心情。盡管他的兒子李新志剛剛從尼日利亞回來,并且來年還要去。
“開年還要去尼日利亞,公司已經和他簽了新合同。”老人說。
對于兒子在尼日利亞每年的收入,老人三緘其口:“賺不了多少錢,刨去吃住的費用,再花一下,一個月也就兩千多塊的落頭。”盡管姿態非常低調,但是,老人在鄰居們面前把“兩千”兩個字念得特別清晰。在老太太們“發財”的感嘆中,老人轉身走了:“新志說那邊雞肉牛肉敞開吃啊。”“村里幾家的新房子,都是靠在外打工賺錢修的。”該村隊長李德君說。“莊稼人一輩子不就是圖個房子?”他介紹,該組每年的打工收入占了其全年現金收入的60%以上。不過這些錢很少用來發展生產。
記者從村民那里了解到,這些錢有三個去向,首先是供子女上學,這是一筆主要的開支,一個小學生一年的開支是300-400元,一個初中生為800多元,一個高中生則為1500多元,其次是購買種子化肥;而剩下的積蓄,是用于修建樓房。
村民來說,修房子,是一個農民一生的紀念碑。
村里流傳著關于在國外一年賺10萬元的神話。根據仁壽縣有關部門的統計,到目前為止,已經有約3800名農民曾到海外打工,他們足跡遍布非洲、美洲和亞洲的許多國家,主要在國外從事建筑和建設施工、打漁、種菜等工作。
歸來
李德已在準備迎接兒子的歸來,不過他說,還是會讓兒子去尼日利亞打工:“家里需要錢。”得知兒子被綁架消息后的第4天,李德決定出去走走。
盡管他一直不知道事情進展到了哪一步,但是,記者的不斷來訪,讓老人感到“政府很重視”,他相信電視里那些大人物會讓他兒子平平安安地回來。
前一天,兒媳婦就帶著孫子孫女回娘家去了。孫子孫女不在,家里顯得尤其冷清。
但是出了門,李德走到田壟上才發覺自己無處可去。
一些打工回來的年輕人在隊長李德君家里打麻將。
劈里啪啦的聲音和著叫牌聲,在靜悄悄的山村里充滿了穿透力。
李德原打算過去找這些年輕人聊聊。但是,他突然意識到好多人自己連名字都叫不上。
村里只有190多口人,并不多,但是,這個在村里呆了一輩子的老人,卻連許多后生的名字都喊不上來。
對于這些后生而言,一年在家里呆不上半個月。家或者建強村對他們而言,更像驛站。而李德,只是這個驛站中一位沉默的老人。
李德站在田壟上無處可去。整個世界濕漉漉的。
相對于外面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尼日利亞綁架事件帶給這個小山村的慌亂是很少的。
“我們村里有的人出去打工已經好多年沒有回來了,村里人有的說他們失蹤了,有的說他們發財后在外地買房子了。”一位村民對記者說。
也許,這里的人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狀況。人質綁架事件發生以后,人們談論更多的是在尼日利亞打工的收入,而兩個同鄉的命運,并未引起過多慌亂。
8天之后,建強村的村民從電視里知道了中國工人獲救的消息。下午5點,10多個村民到隊長李德君家里開會。
開會前,李德君和幾個村民交流了他從鳳凰衛視記者那里了解到的情況:聽說他們倆現在在尼日利亞的首都,說是正在檢查身體。
很快,村民們就開始討論起了池塘的承包問題。
李德已在準備迎接兒子的歸來,不過他說,還是會讓兒子去尼日利亞打工:“家里需要錢。”
(來源:新京報,記者:楊繼斌)
[上一頁]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