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學生在自己辦的雜志上寫了一篇發刊詞,題目是《把陽光種入泥土》,顧海良問身邊的老師:“你們誰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我們最多會用‘思想的閃電’,卻說不出‘陽光種進泥土’這樣的語言。”
“他們為什么會厭課?用應付的態度對付考試?”顧海良反問。
“因為他們覺得,知識性的考試對他們沒有意義!”他呼吁高校應該建立起新的、更尊重“80后”特點的大學教育教學方式,尊重他們希望自由探討問題的心態,能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尊重他們的行為方式。
社會輿論不能固化“80后”垮掉的形象
中央音樂學院書記郭淑蘭認為,當代大學生實際上對國家發展的認可度是很高的,他們關注分配不公問題、下崗問題、就業難問題,因為他們希望國家更好更強。郭淑蘭深感,她的學生們關注民生的情感是真摯的,他們絕不是冷漠的一代。
“上一代從來都認為下一代是要垮掉的,現在美國的諾貝爾獲得者、科技帶頭人就是當年垮掉的一代。”顧海良分析,事實已經證明,大學畢業后的年輕人接近社會中上層的周期率縮短了,因為“80后”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比“70后”更強,他們將很快成長起來。
“大學生不會釘扣子上網求助并不值得熱炒。”郭淑蘭指出,“80后”多是獨生子女,人人為他是個社會現實,自理能力差是一個客觀現實,這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銜接造成的。對于這個現象,社會輿論非要固化他們垮掉的形象,而不是激勵他們,結果只會害了他們。
王樹國稱自己也經常對學生求全責備,總覺得他們還有太多不足。但最近在哈工大,學生們自己組織的一場文藝晚會改變了他。幾千人的會場,同學們嘩的一下站起來,整齊劃一;舞臺上,幾位同學扛著國旗走來,高喊:“偉大的祖國,哈工大人向你報到!”
王校長熱淚盈眶:“誰說他們是垮掉的一代?他們絕對是未來社會的接班人!”
(來源:中國青年報,記者 堵力)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