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某部委機關工作不久的小章,近日給記者算了一筆他第一次出差開會的賬目:
住:出差4天,第一天住在五星級酒店(省會城市),住宿費1100元;第二天到第四天住在三星級酒店(非省會城市,三星級為最高),每天住宿費是300元。
食:不是在五星級酒店,就是在當地的特色店,4天花費四千多。
行:往返坐飛機,總共2300元。對方還安排了一次旅游,每人花費近千元。
禮:會議方送了精品茶葉,價格估計不會便宜。
出差4天,花在小章一個人身上的招待費少說也有七八千元,而這還不包括對方派專車專人陪同的費用。第一次出差的小章有些意外:“這筆錢相當于我父母半年的退休金,夠我在大學里花3個學期。”
公務接待的問題早已被有心人總結得入木三分:“消費標準超標嚴重;隨意消費公家埋單;效率低下浪費嚴重;化公為私損公肥私。”
這一現象如今被放在了一個更大的語境下,正被民間熱烈討論,并被提煉為“我國行政成本浪費嚴重”這一命題。據某社會調查中心提供的數據,在17836名受訪者中,98.3%的人認為行政成本浪費現象非常普遍。
公務消費刮起奢侈風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曾兩次怒斥浪費行為:
“公務消費不規范,奢侈浪費,行政成本高”;
“現在,不少地方、部門和單位講排場、比闊氣,花錢大手大腳,奢侈之風盛行……”
而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僅僅提了“一些政府工作人員弄虛作假、奢侈浪費”一句。
時政觀察家指出,聯系到前段時間胡錦濤總書記告誡領導干部要增強節儉意識,不難看出,解決一些行政機關存在的嚴重鋪張浪費問題,已被中央高層看成是當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據了解,我國的行政成本高居世界第一。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列舉了這樣一組統計數字:
從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我國財政收入增長了約28倍,而同期行政管理費用卻增長了87倍。而且行政管理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在2003年就已上升到19.03%。
全國政協委員馮培恩,也用數據表明了快速增長的行政管理費用令人擔憂的現狀:從1986年到2005年,我國人均負擔的年度行政管理費用增長23倍,而同期GDP增長了14.6倍。“這種超常規增長與政府浪費現象有關。”馮培恩認為。
對這種浪費更為具象的體現是,貴州一個貧困縣“一年至少要用一卡車茅臺酒搞招待”。據粗略統計,我國每年公款吃喝的費用達上千億元,換句話說,每年的公款吃喝都要吞掉一個三峽工程。
據了解,更大的浪費,還在于“政績工程”和辦公樓建設浪費。
6幢嶄新的辦公大樓、一個巨大的半球型會議中心氣勢恢弘,數百畝的綠地、園林、假山、噴泉環繞其中,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幾只鴛鴦在悠閑地游弋……
只看這段描述,你會以為這是個風光旖旎的水鄉園林。其實,這是河南省鄭州市窮區縣之一的惠濟區的政府辦公新址。據惠濟區的干部透露,該區年財政收入幾年來徘徊在兩億元左右,剛從“要飯財政”過渡到“吃飯財政”。
近日,決策建造這座“白宮”式豪華辦公樓的原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委書記馮劉成,因犯受賄罪、貪污罪、挪用公款罪數罪并罰,被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有關部門披露,我國五分之一的城鎮建設存在“政績工程”,各級政府的辦公樓也愈來愈氣派。據報道,山西省一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年財政預算不足1億元,有的部門卻建起了耗資1000多萬元的辦公樓;廣東省一個只有7名村干部的村委會耗資400多萬元興建辦公樓。
還有更令人觸目驚心的數據和事例: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目前有公車數百萬輛,每年消耗超過2000多億元,其中真正用于公務的約占三分之一,且黨政機關部門公車每萬公里運輸成本,成倍高出社會轎車的運輸成本。
湖南省衡南縣是個財政窮縣,歷年來財政累計負債高達7億元。一些教師工資只發70%,就連縣鄉公路改造、鄉村扶貧等都得從干部工資中扣錢來補“窟窿”。可當地不少干部,近年來卻爭先恐后地坐上了嶄新的中高檔轎車。
“中國式奢侈”病因何在
這種奢侈之風今年被概括為一個新名詞———“中國式奢侈”。
輿論認為,這種“中國式奢侈”就是“花公款的奢侈”,因為花的是公款,所以出手出奇地大方。其特色之一在于借用權力,比如當了“縣官”,就可以理直氣壯地買一輛在當地最豪華的轎車。而特色之二則是為了所謂的“政績”、“形象”。
“中國式奢侈”最大的特色在于大多“不會出事”。分析人士指出,奢侈了怎么處罰?不奢侈怎么獎勵?似乎沒有明確標準,也少有人監督,不奢侈不光榮,奢侈也不可恥。更重要的是,有些奢侈者因為“大方”、有“魄力”、“善于協調各方面的關系”,不僅平安無事,而且很快高升。
馮培恩將行政浪費的病因總結為5個:一是行政權力運行透明度低,政府機構控制著80%的公共管理信息,社會掌握的政務信息不超過20%;二是出現了“上級不好監督、同級不愿監督、下級不敢監督”的監督“死角”;三是責任主體缺位,“有人上樹摘果,無人澆水施肥”;四是預算約束軟化和預算外資金大量存在;五是對黨政領導干部的考核主要看經濟發展指標,而不計行政成本,這種考核方式使政府官員失去了降低行政成本的內在動力和外部壓力。
文件迭出怎奈收效甚微
關于治理奢侈浪費的文件,如果有人做一次文獻回顧,就會理解公眾的心理為何會出現疲態。
據了解,近二十年來中央下發了數十個旨在遏制公款吃喝的文件,但幾十個紅頭文件“管不住公務員的一張嘴”。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也曾多次下發關于嚴格控制外出參觀和制止公費旅游的通知,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不少行政機關依舊在借考察之名行公費旅游之實。
超標準公務接待也是一個老問題,一直在管,卻一直沒管住。今年1月1日起,《中央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差旅費管理辦法》等3個辦法正式實施,新辦法調高了差旅費和會議費標準,以適應實際需要,解決挪用其他經費彌補差旅費開支缺口,防止向基層轉嫁負擔。對這3個新規實施后能否管用,業界也表示了懷疑。
分析人士指出,回顧這些反對浪費的政策文件,無不可以總結為一套“要字訣”,即要查辦,要嚴懲,要禁止,要反對,要堅持,要樹立……至于能不能查辦,能不能嚴懲,能不能禁止,能不能樹立,大抵不在政策的討論范圍之內。因此,在當下,類似的部門表態已經遭遇明顯的關注疲勞。
有規定更需執行好
分析人士指出,解決行政成本浪費這一有復雜成因的問題,靠一項政策,以不變應萬變是不行的,必須要有一攬子方案,多管齊下。從職務消費的倫理層面,政府應該有精細化管理思想,對職務消費給出一條嚴格而又明晰的邊界,不能無限泛化與模糊化。
對此,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已于近日透露,作為反腐的一項措施,國家將出臺官員職務消費標準,今后各級別官員可以使用的公款數額、公款用途都將有定性標準;包括豪華辦公樓在內的樓堂館所等,國務院正在制定審計管理辦法。
據記者了解,嚴控行政機關新建擴建辦公大樓、嚴禁建設豪華樓堂館所,目前也已經被中紀委監察部確定為今年的一項重要任務,并做出了安排和部署。
一位法律界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在降低行政成本方面,政府采購法、預算法、審計法、會計法、行政監察法、公務員法等法律都有相關規定,各種各樣的法規政策更是層出不窮,“關鍵是沒有執行”。他舉例說,按照法律規定,政府預算確定后就不應該任意改變了,但事實上一些部門不嚴格執行預算和財政制度的情況屢見不鮮。這位人士認為,“只要去執行這些規定,就不會有鋪張浪費行為發生”。(張亦嶸 王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