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日關系進入冰凍期
2月,日美安保會談首次將“臺灣問題”列為共同戰略目標;
4月,日本政府批準美化侵略歷史的教科書;
4月,針對日本教科書等問題,北京、上海、廣州爆發大規模抗議游行。
5月,吳儀副總理在訪日期間,取消了和小泉首相的會晤,并提前回國。
10月17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第五次參拜靖國神社,而這一天正是中國神舟六號飛船成功返回地球的日子。
12月,鑒于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頑固態度,中國停止在各種國際場合安排與日本領導人會晤。
李小萌:在這樣的現實面前,您對中日之間的民間友好依然是充滿信心嗎?
陳昊蘇:2005年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以及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在中國,不光是中國,世界各國都舉行了廣泛的紀念活動,中國在9月3日那天,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的集會,我們紀念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光榮的事件。但有些日本人表示很不高興,他們發表了意見,說你們進行抗日戰爭的紀念就是進行反日教育。對這個說法我們不贊成。胡錦濤主席在大會上講話的時候明確說,牢記歷史,不忘過去,并不是為了延續仇恨,我們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構建戰后中日關系,六十年來世界的格局發生許多變化,我們堅持反對戰爭,堅持和平的事業,和平和正義,這是中國外交兩個最基本的立場。2005年我們邀請了很多老戰士訪華,他們都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反法西斯戰爭的世界各國的老戰士,這里面包括俄羅斯的,美國的,其中也包括日本的。日本的老戰士是一種什么情況呢?他們當年到中國來的時候也是參加侵略,是日本侵略軍的成員,但是后來他們被我們的八路軍、新四軍俘虜了以后,在事實的面前,認識到侵略中國是錯誤的,他們改變立場,選擇了加入八路軍,加入新四軍。有一位前田光繁,他是日本第一個參加八路軍的,他們自己做了牌子,這些老戰士戴的牌子上寫著日本八路,很有意思。他們雖然是日本人,卻參加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他們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反對那場對中國人民的侵略,日本軍閥的不正義的、錯誤的戰爭,他們是反對的,這當然就體現了中日人民友好的傳統。想想在戰爭年代,實際上也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贊成當時日本錯誤的戰爭政策,在日本國內就有相當大的反戰勢力,他們反對戰爭,有的人因此坐牢,付出犧牲。日本軍人當中有一部分人直接參加了反戰同盟的工作,也有一些日本軍人后來被我們俘虜了,到我們的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全部都表示悔罪,這些人后來回到日本國內成立了一個中國戰場回歸者的聯盟,叫中歸聯,中歸聯的宗旨就是以實際行動來向中國人民謝罪。過去侵略過中國,現在要搞日中友好,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院子里面樹了一個謝罪碑,我到那兒去參觀過。我認為他們代表了日本人民的良知,雖然想到那段戰爭是痛苦的記憶,由于日本的侵略強加給中國人民很多的苦難,但是日本人民當中還是有一些有良知的人是同情中國人民的,這些人代表日本對中國人民的友誼,代表日本的希望。
李小萌:在2005年中國的一些城市出現了針對日本的抗議游行,那個時候您發出了您的聲音嗎?
陳昊蘇:我們覺得需要理智地對待中日關系出現的問題。我們和日本朋友有很多接觸,當然我們清醒地看到日本有一種右翼勢力,這種右翼勢力是想挑動中國和日本人民之間的仇恨,制造不信任的情緒,如果我們采取不理智的行為來對待,恰恰倒是遂了日本右翼一些人的心愿了,這樣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那個時候動員了很多我們的外交家,大家都做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向一般的民眾做解釋,日本政府某些領導人的做法很令人憤慨、義憤,比如說中國的神六飛船經過了宇宙航行落地以后,那天日本的首相又去參拜靖國神社。我們有的時候覺得奇怪,他似乎是怕人們忘記了,他要經常去參拜靖國神社的,所以趁著這個時候再提醒你們一次,要去參拜靖國神社。我想我們應該弄清楚,他能不能代表所有的日本人民的心愿,實際上日本民眾當中很多人不贊成他的做法,這個事情如果我們采取一種非常沖動的做法,用游行的方式,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
李小萌:當有人說您為日本人說話的時候,您擔不擔心有人說您是親日派?
陳昊蘇:我曾經專門回答過一位記者的提問,我認為這個親日派的概念是在發生變化的。比如說在抗日戰爭時期,親日派是我們堅決反對的,它是一個很不好的名詞,因為你的祖國受到外國的侵略,你不但不去進行斗爭,反而去向那個國家表示親善,那當然是不對的,它跟漢奸就差不多了。現在情況變了,中日之間應該建立起友好合作的關系,中日邦交已經實現正常化三十五年,當然這里面還有一些麻煩的事情,可是中日人民要世代友好,這是歷史的主流。這種友好不僅是對中國有利,對日本也有利。在這種時候親日派不是什么壞的名詞,我希望在中國有更多的親日派,在日本有更多的親華派,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中日關系會越來越密切,越來越良好地發展。
李小萌:在中國的親日派和在日本的親華派這個隊伍在擴大嗎?
陳昊蘇: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年以來,我們走過的是一條曲折的道路,曾經有一度中日友好的呼聲非常高漲,在兩國人民當中很多人都表示認同,而且有很多人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但是到了新世紀剛開始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我們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就是由于日本少數領導人在歷史問題上開倒車,做出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情,這個時候中日之間就出現了政冷經熱、上冷下熱的情況,中日的政治關系確實發生了障礙,而且這種障礙越來越嚴重,使高層的政治往來無法進行,影響到一般的民眾之間也產生了互不信任。我們和日本一個重要的組織,叫言論NPO,進行連續兩年的調查,2005年和2006年,調查的結果確實是不能夠令人滿意的。中國人當中,很多人對日本的觀感非常不好,同時日本人當中有很多人對中國的觀感也很不好,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承認這樣一種狀況,我們應該通過中日民間的交流與合作,來改善這種狀況。
李小萌:今天我們講中日友好關系,中國和日本兩國都一定需要這一份友好的關系嗎?
陳昊蘇:我想應該是的,曾經有過五十年戰爭的歷史,但是還有更早的中日之間兩千年的友好交流的歷史。我們看一看歷史,當中日之間實行兩千年的友好交流的時候,可以這樣說,大家都是獲益的。中國的文化傳到日本,日本很多老一輩的人們都認為,中國是他們文化上的母國。日本現在的文化在發展,很多融入了中國文化的成分。到了近代,中國和日本都曾經一度遭受西方列強的欺凌,日本率先走出了困境,因為進行了明治維新,開始發展現代化,吸收西方的文明,那個時候他們又影響了中國的文化。你看現在中國語言文字當中有很多的詞匯,現代化、一體化、多極化,這個化的用法跟過去傳統中國文字是不一樣的,這是從日本引進來的。很多中國現代通用的名詞跟日本一樣,因為那個時候日本首先學習西方,很多經典的西方學術著作是通過日本的翻譯介紹而為中國人了解的,這種文化交流實際上對雙方都是有利的。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對于兩國的發展進步起到積極的作用,如果今后我們還要發展,這種交流還是有益的。而當中日之間發生戰爭的情況怎么樣呢?中國當然是受害者,中國在整個抗日戰爭中有三千萬人犧牲了,說得更早一些,是從甲午海戰開始,中國打敗了,中國的發展遭遇了困境。日本雖然在這個戰爭中開始得手,占了好多的地方,但是最后不是也失敗了嗎,日本人要反省一下,他們實行這種戰爭政策或者軍國主義的政策,給他們的人民,給他們的國家帶來的也是災難。在新的世紀,我想中日兩國是鄰居,這個鄰居是不能夠選擇的。生活中如果我跟我的鄰居關系搞得不好,經常吵架,我們可以有一個辦法,搬家,到別的地方生活,遷居了,但是國家是不可能這樣的,必須要講友好與合作。當然,如果兩國之間關系越來越緊張,充滿敵意,不斷爭斗,最后還爆發戰爭,我相信那就是雙方的利益莫大的損失。中國的外交也好,日本的外交也好,如果出現這樣的局面,那就是20世紀下半葉和21世紀上半葉中國外交的大失敗,也是日本外交的大失敗,我們做外交工作的人當然要避免這種失敗,我們要爭取中日互利共贏、雙贏,世界和平,中日之間的和平友好世代發展。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