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一張以土地審批權為核心的龐大利益網絡正在被揭開。
4月12日,原上海建設黨委書記、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陳士杰因涉嫌在房地產項目開發中謀取非法利益而被相關部門調查。
這是繼3月底上海市房地局原副局長、上海土地學會會長殷國元因涉嫌違法違紀被上海市紀檢部門調查后,又一名與房地產管理有關的更高級別的上海主管部門高層人士接受調查。
這兩人都曾經是上海市政府主管房地產部門的高官,退休后又擔任與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協會或學會的負責人。他們的被調查,使得前房地產主管部門官員—房地產相關協會—開發商之間盤根錯節的土地“食物鏈”開始露出冰山一角。
“上海房地產系統的一部分下海的前官員和退休的公職人員在許多房地產開發項目中扮演著土地中介的角色。”上海一位房地產研究專家指出,“開發商通過聘請這些人到公司任職,或者通過結交與房地產相關的各類協會的負責人,打通土地審批的各個環節,這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土地官員“下海”風
“作為一個外來的開發商,如果不是當地政府招商引資的對象,又不是地產大鱷,沒有政府資源以及過硬的關系,要想在上海拿地,那真是太難了。”曾經,不止一位外地中小開發商這樣向記者無奈表示。
而在他們看來,彌補這個先天不足的捷徑就是盡快與掌握土地審批大權的職能部門和官員建立某種關系。
而從種種事實來看,房地產行業也確實成為了近年上海不少官員“下海”的目標。
較為公開的個案是,在2005年初上海例行的干部調整中,原虹口區區長程光出任印尼三林集團中國區總裁,而據萬業企業(600641,房地產板塊)公告顯示,程目前擔任該公司董事長,任期2006年6月22日至2009年6月22日。
此外, “下海”房地產行業的前土地系統官員,還包括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房地產權籍管理處的一名原處級官員,目前在上海鵬欣集團擔任副總裁職務;原市房地局局長辦公室的一名官員也當上了上海某地產公司副總。
而市屬各區與房地產相關部門的各級官員,下海后投奔房地產商的更是為數不少。據了解,2003年在上海市住宅發展局與市房地局兩局合并時,就有一批官員“下海”,其中大部分流向房地產業內。
這其中又分為兩類:一是中途下海的,比如原市房地局局長蔡育天即是在任期未滿之時,便前往上實任職;二是不少官員退休之后在房地產公司擔任顧問或副總等職位。
除房地系統官員外,還包括規劃系統的官員。據上海市規劃局一位人士透露,規劃局下面平時與房地產公司接觸較多的部門如建管、規劃等,就有不少官員下海后在房地產行業淘金。
“雖然是辭職后下去的,但在公司職位及收入的高低,往往是跟當初在政府部門的職位掛鉤的,高級顧問及副總級別的年薪甚至過百萬。”這位人士說。
行業協會會長的“余熱”
主管房地產的政府部門是如此,各類與房地產相關的協會、學會等機構,也是房地系統退休官員“發揮余熱”的重要去處。這些名為商業或學術團體的機構往往與房地系統的政府主管部門關系密切,甚至直屬于房地主管部門。
據了解,目前上海市房地局直屬的房地產相關協會,包括上海土地學會等共有7家。“這7家協會的主要負責人一般都是由市房地局直接任命的。”這當中一家協會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另有消息說,在陳士杰被調查并提出辭去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會長職務后,市房地局推薦趙龍杰擔任市房協常務副會長兼協會秘書長。
“寫個申請不如寫個條子。”有開發商直言,“這些在房地產公司和各類協會中任職的前任官員,雖然中途下海或者期滿退休,但人脈及關系資源還在那邊,正是不少開發商打通土地各個環節的理想關系網。尤其是曾經擔任過較高領導職位的官員,他們的‘余熱’不可小視,往往能發揮關鍵作用。”
事實上,與土地關系網一些“節點”機構以及關鍵人物的良好關系,含金量的確非常高。
2006年,湖北某開發商在上海松江獲得一幅工業配套用地,但開發的物業是以辦公物業性質出售或出租,需要辦商用物業產證。這與土地使用性質相關規定存在沖突。這家開發商最終無奈地表示,由于首次在上海開發項目,關系不熟,政府資源很少,問題遲遲沒能解決。
而當類似情況發生在上海本地某知名開發商身上時,結局卻完全不同,該公司即將入市銷售的一個位于寶山區的項目,存在類似土地使用性質轉變的問題,在開發商借助內部關系在主管部門內進行多方疏通和周旋之后,目前已基本確定可以在近期辦出商用物業產證。
對房地產行業與政府之間由來已久的“人員流動”,一位上海本地大型開發商老總表示“習以為常”。他認為,個別政府部門的官員通過自身關系介紹一些項目,從中獲得相應傭金或“好處費”,是很平常的事。
但殷國元、陳士杰的相繼“出事”,表明紀檢部門顯然并不認為這條利益“食物鏈”的存在是件“正常”的事。
上海市政府房地系統的一位人士透露,這次紀檢部門在房地產領域反腐,就是要嚴查整個上海的“土地關系網”,順藤摸瓜,嚴懲這些關系網上的“節點”機構及關鍵人物,打擊各類權錢交易的“土地中介”行為。“殷國元受調查只是個開始。”
“房地產業的區域屬性、土地的政府壟斷性、行業的巨額利潤,都成為誘發‘監者自盜’的因素。”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高級評論員楊紅旭指出,房地產宏觀調控由前幾年整體、籠統的調控轉入到調查高房價的幕后“推手”和利益關聯網,這是一個必然趨勢。(記者 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