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昌4月14日電 (胡建兵 徐貞宇) 質量是航天發射試驗的生命線。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實踐中創新質量管理模式,2004年開始,他們在航天發射中引進ISO9001標準認證,成為中國首家全面推行質量認證的航天發射場。在北斗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前夕,在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專家的現場監督下,該中心獲頒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證書。
共同的對話“平臺”
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一個在國際上通行的產品或企業的質量管理標準,它是如何在航天發射試驗中發揮作用的呢?
放眼世界,無論是美國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歐空局,還是國內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都按照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標準,建立了一套體系完備、運行高效的質量控制方法。
從發射中國第一顆試驗通信衛星,到發射第一顆外星;從發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到發射極軌衛星,歷經40余次成功發射洗禮,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創造和積累了一系列傳統而優秀的質量管理辦法。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心步入新一輪高密度發射期,僅“十一五”期間即將發射30多顆國內外衛星,相當于前30年發射量的總和。“在國際航天發射競爭日趨‘白熱化’的今天,中國航天要依靠質量取勝,必須變革傳統粗放型質量管理模式,實現管理方式、管理水平與國際接軌。”
為此,該中心仔細識別和梳理歷次發射試驗任務的成功經驗,積極優化測試發射的主要工作流程,按照ISO9001質量標準,編寫和完善了大量優秀、經典、實用的程序文件和操作規范,基本形成了結構合理、層次分明、內容科學、主線清晰,符合ISO9001標準要求、適應發射試驗質量控制需要的質量管理體系。
“推行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通過發射試驗任務策劃、實施、監督、評價四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借助數字發射場搭建的信息化平臺,嚴格執行質量問題歸零整改機制,使質量意識和職責意識深入人心,有力地保證了產品測試、實施發射的全過程質量受控。”中心主任李尚福說,引入這一質量管理體系,轉變發射場職能,不僅有利于優化發射流程,提高管理效率,而且節省了管理成本,促進了發射場向“高密度、多型號、多射向”的現代化國際發射場邁進。
全面運行質量管理體系,使該中心與星箭產品研制部門同在ISO9001標準框架下,按照體系的統一要求處理問題,大大增強了與顧客的“對話”能力。不僅如此,中心科技人員質量把關意識明顯提升,有力保證了產品測試、實施發射的全過程質量受控。
“零缺陷”管理思想
按照零缺陷管理思想,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明確提出:在發射試驗任務中,不出現影響任務進程和最終產品的系統級問題,不出現對運載器和有效載荷造成損傷的問題,實現“組織指揮零失誤、技術操作零差錯、設備設施零故障、任務軟件零缺陷、數據判讀零遺漏。”
航天發射中有個常用術語叫“歸零”,指的是對星箭測試故障的最終排除。衛星發射是“一錘定音”,一旦指揮員下達“點火”口令,成功與否便不可逆轉。但是,對星箭產品出現的質量問題,卻總是可以歸零、排除的。發測站總工程師鐘文安這樣理解“零缺陷”理念:現在我們講發射成功,不能簡單的將眼光盯住點火升空的一剎那,而要將控制節點前移,追求整個測試、操作過程零差錯、零失誤。“每一個細節都完美了,火箭一飛成功就有了保障。”
北斗導航衛星發射中,中心科技人員嚴格按體系《質量保證大綱》中識別的電磁兼容試驗、燃料加注評審等關鍵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對于出現的問題按“雙五條歸零標準”實施技術和管理歸零。同時,依據《大綱》對軟件控制的要求,貫徹落實《軟件工程化管理規范》,對以往發射中曾經出現問題的中心機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進行了測評,防范了類似問題的發生。
標準將測試發射各項工作納入質量管理體系的控制范圍,明確每個具體工作環節的責任主體,對每項工作“做什么”、“誰來做”、“做到什么程度”、“誰來檢查”都作了詳細的規定,從而使每一項工作都有體系文件為依據,用制度保證全過程的質量受控,避免了人為的因素。
如今,走近中心的每一臺設備,火箭測試的每一個工作間,都可以看到一張醒目的責任牌,上面清楚地寫著設備名稱、責任人以及填寫時間,真正將以往經驗的、零散的、約定俗成的做法形成為文件,使質量管理要求貫徹到試驗任務方方面面,將質量管理責任細化到每個部位、每個環節、每個人員。
來自第三方的監督
“通過進行ISO9001標準認證,西昌發射場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一位火箭專家這樣評價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通過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明確要求對每個測試、操作環節嚴格進行登統計,確保工作的延續性。“關鍵在于,體系搭建了一個科學、量化的監督標準和考核機制。”該中心副總師、指揮部質量監督副組長毛萬標認為。有了這一機制,質量監督組便可在星箭進場、測試、轉場、加注等關鍵節點上,開展質量評審,重點檢查是否實現了本階段的質量目標,風險防范措施是否有效。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王家勝指出,與其他管理方式的最大不同還在于,航天發射試驗任務中推行ISO9001標準引入了第三方的監督。以往,對于發射場綜合試驗能力的評估,由于缺乏統一的標準和手段,基本上是自己評自己,并不具備客觀性與科學性。
現在,每7個月一次且由第三方認證機構即非政府組織進行的監督審核,“一方面是對發射場職能、職責及落實質量目標的全面核查,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緊貼航天發展趨勢及顧客需求,及時調整、完善體系自身功能,不斷提高發射成功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