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公安局人口管理處宣布,北京戶籍管理將推行9項新規。9項新變化中,幾項與進京落戶有關:除父親集體戶口限制取消外,農轉非年限也將取消。此外,辦邊境證、進京戶口審批,均將取消派出所申請環節;新生兒取名,可免費先查重名率;二代證制證周期,將縮至15個工作日。
這些舉措中,人們最為關注的,是關于進京落戶的新規定:比如,新規實行后,只要男方的集體戶口不是在校生集體戶口,或駐京辦事處、聯絡處等集體戶口,即使女方為外省市戶口、雙方在京沒有屬于自己的住房,其未滿18周歲的子女,都可以隨父落戶。但是,落戶手續需經父親單位同意、公安機關審批。
應該說,盡管此項規定依然有前提限制,但比起以往的規定,無疑是一個進步,將給一批過去遲遲得不到北京城鎮戶口的人士帶來福音,當然值得歡迎。不過,高興之余,我們認為:這些新規定,依然是在現有戶籍制度基礎上的小修小補,還無法滿足廣大公眾對于北京戶籍制度徹底改革的需求。盡快推進更深層次、更大范圍內的戶籍制度改革,已經刻不容緩。
比如,夫妻一方有北京市戶口,另一方想要在北京落戶的,現階段需要滿足較為苛刻的條件方可(如需投靠人年滿45周歲,且結婚滿10年等)。
相比之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對同等條件下配偶申請入籍的年限規定都比這要寬松。盡管因為具體國情不同,上述限制性條件不能完全簡單類比,但這樣的規定,對于跨地區婚姻的雙方當事人來說,著實不夠人性化,已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我們呼吁有關部門盡早決策,改變上述不合理的年限,早日讓相關家庭享受喜悅和溫暖。
其次,農業戶口和城鎮戶口的區別,是我國戶籍制度的一個重要特征,也已廣受爭議。近年來,河北、遼寧、山東、廣西、重慶等十余個省、市、自治區,已經取消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二元戶口性質劃分,統一了城鄉戶口登記制度,統稱為居民戶口。作為首善之區的北京,改革的共識應該更容易達成。更何況,京郊大地這些年發展迅猛,城鄉二元戶口制度的基礎———城鄉之間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差異,已經微乎其微,甚至即將不復存在,維系該差異性政策早已沒有了太多的現實意義。相關部門可考慮盡快統一本市的居民戶口,取消城鄉差別。
還有,這些年來,隨著北京市和全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大量沒有北京戶口的人士進入北京創業、打工、購房。他們創造了數額巨大的財富和眾多的就業機會,依法在北京納稅,為首都的經濟活力和社會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以現行的法律規定,他們大多數人基本上沒有取得北京戶口的可能,無法享受某些北京市民才能獲得的政治權利、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障。這種情況無疑會影響當事人創業、置產的積極性和對政府決策的評價,不利于構建平等、和諧、共贏的現代北京。建議決策者吸收其他省市以及域外的先進經驗,對在北京工作、居住滿一定年限或者購置產業滿一定數額的人士,放寬落戶北京的條件,或者放寬現有的綠卡制度,讓更多的公民享受到應有的公民權利。
長遠來看,作為我國特色的戶籍制度,必將被與國際慣例接軌的居住證制度所取代,而要實現這一點,需要改革的勇氣和魄力。在這個過程當中,盡最大可能改進戶籍制度,引進包括上述三點建議在內的新條件、新辦法,使北京市的落戶條件能夠充分適應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的迅速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