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改變執政觀念
接近張的湖南省委人士稱,張很注意拜年帖后面的跟帖,還會選出他認為言之有理的跟帖,寫出自己的意見,轉給其他同僚閱讀。一名廣東網友在拜年帖后寫了10條建議,張深以為然,并委托專人表示謝意。
2007年3月,張春賢在北京兩會會場呼吁領導干部要接受互聯網的挑戰。他鼓勵湖南官員要學習好網絡這一新興媒體,強調說作為一名執政者,只有不斷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才能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
湖南省委宣傳部長蔣建國說,如果黨政官員不愿、不會、不能利用網絡和群眾保持溝通的話,那可能就會變成現代社會的聾子和瞎子。
湖南網站總數接近80萬家,網民超過500萬人,且這個數字持續增加,他們大多有自己的博客或者QQ空間,可以自由表達。湖南省委宣傳部的官員承認,互聯網已經在新的輿論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對政府管理方式正產生一系列沖擊和深刻影響。
湖南省委宣傳部互聯網新聞中心主任蘇進躍說,湖南加強了輿情收集和處置工作,他們每天都在百度、谷歌等多個搜索引擎里鍵入“湖南”兩字,收集與湖南有關的重大報道和其他熱點網絡信息,然后擇要編輯一期《涉湘輿情》,送省領導——省委常委、副省長和人大、政協相關領導,作出相應批示。
湖南省領導群體對互聯網的重視,客觀上強大了該省網絡輿論監督。湖南紅網副總經理陳明說:3月,《百姓呼聲》收集民眾投訴信息后給相關部門發調查函145份,收到回函125份。相對開放的網絡信息很容易暴露政府的治理困境或者不足,政府會較快選擇修補或者改善。
一個個案是,他們將郴州網友反映市民飲用水水質“每況愈下”的調查函發至郴州市府,得到市委書記、市長迅速回應,由副市長督辦成立調查組徹查水質。
紅網發表評論文章稱:妥善、寬容、積極地對待網絡輿論監督,是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的進步,更是一個現代政府和負責任政府應該具有的品格。
湖南的宣傳官員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發生新聞是第一位的,發表新聞是第二位的。他們告訴其他廳局同僚,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消除出現“負面報道”的輿源是最重要的。
宣傳部門開始松動對媒體長期沿襲的堵、蓋、封等手段,湖南正在嘗試建立一套新的信息發布機制,重大突發信息改由自己說、主動說、專人說、及時說。
2006年底,郴州市檢討了之前對媒體輿論監督的粗魯抵制。當局在一份紅頭文件上承諾,他們尊重和保護記者輿論監督的權力,除涉及國家安全、國家秘密、軍事秘密及法律規定必須保密的信息,均可向新聞媒體提供。
持續不斷的民間舉報最終擊倒郴州腐敗官員,這讓當地民眾很受鼓舞。郴州民眾在百度網站上建了一個郴州貼吧,在人民網上,他們還建立了一個叫曾錦春祠的博客。
郴州宣傳部長李薦國是互聯網上的一個常客。最近,桂陽縣和平鎮一些農民在網上向李抱怨,鎮上郵政所對他們子女寄回來的錢要強扣百分之一的手續費,并強迫他們訂閱報刊。李批示后很快得到處理。
郴州市互聯網新聞宣傳管理中心主任麻杰說,郴州市委、市政府領導比任何時候都注重互聯網輿情,“政府和民意的距離保持最近”。
政府主動參與互聯網政治
中國內地網民總數達1.37億人,這個數字將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普及持續遞增。強大的網絡基建為互聯網滲入中國社會各領域締造了堅實基礎。
很多年長的政工官員不習慣通過電腦上網,對于一些官員來說,互聯網曾經是一個夢魘,讓他們寢食難安。但如今,官員總是要在自己辦公室里擺上一臺電腦,因為沒有人愿意被取笑落伍。
得到鼓舞的民眾越來越多在互聯網上直率發表意見。掌握公權力的官員遭遇批評越來越將成為一種常態。
許多人開始通過互聯網爭取更多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另一方面,中國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越來越多通過私人博客和網民交流,獲取民智。
一名湘籍記者說,互聯網幫助中國記者實現了異地協作,即時聊天工具幫助信息快捷流通,省外記者很快就獲知信息和趕赴一個地區,要阻止一個“負面”信息的發表變得越來越困難。
武漢大學政治學副教授儲建國認為,社會民主有體制層面的顯著推進,當然也有技術和行動層面的增量。
互聯網時代的民眾,監督意識和權利意識空前高漲,源自民眾在互聯網上通過交換、分享和互助過程中廉價實現了自我學習、自我發展,發現了自我的價值和權利。
“各種力量在互聯網博弈,政府如何最大限度利用網絡資源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湖南大學新聞系副主任梁媛說,湖南鼓勵領導干部親近和主動利用互聯網,良性汲取了民間蓬勃的政治智慧,是一個成功范例。
繼湖南全球問策之后,溫家寶總理在今年兩會上表示希望網絡能成為民眾與中央溝通的平臺,互聯網將從學用、商用、民用走到政治生活前臺,更加深刻影響中國社會。
在執政高層眼中,互聯網除幫助民眾制約權力之外還有其他多元價值。中共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教授認為,互聯網既是一種新的認識武器、認識工具,又是一種新的交流工具,還是一種新的生產力。
中央政府在2006年1月開通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完成從中央部委到縣級政府的網站布局,不斷提升政府信息公開程度。其中中紀委、公安部等黨政部門開通專門網站,在互聯網上搜集群眾舉報,實現與網民的互動。
2007年1月,胡錦濤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聯網。他認為,中國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為傳播信息、學習知識、宣傳執政黨的理論和方針政策發揮積極作用,同時也給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課題。
一種樂觀評價是,當代中國官員群體正放棄對互聯網的惡感,更多親近和利用互聯網,廣納民意和汲取民智,形成和民間頻繁的互動,這將引發更多政府職能深刻轉變,或可推動中國各級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歐陽洪亮)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