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中美將在9月敲定軍事熱線。”這一消息迅速在全球傳開,世界各大通訊社、報章以及網站均在第一時間、顯著位置報道。
其實,中美軍事熱線一直是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的熱點,百度、谷歌中英搜索中上百萬條“洶涌而來”的海量信息,就可見一斑。
那么中美軍事熱線建成后將會發揮什么作用?其經歷了哪些曲折?日前,中國軍方人士向《國際先驅導報》獨家披露了背后的一些細節。
更多細節浮出水面
上周末,在新加坡舉行的第六屆亞洲安全會議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章沁生中將宣布,他將在9月率團赴華盛頓出席中美第九次防務磋商會時,與美方最終敲定建立軍事熱線的方案。
“如果建成,這將是中國國防部與外國防務部門之間建立的‘第一條熱線’。”參加此次會議的中國代表團發言人、國防部外事辦公室副主任錢利華在會后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進一步披露了中美建立軍事熱線的一些細節。
錢利華說:“美方在幾年前就提出建軍事熱線的問題,并于去年6月在第八次中美防務磋商會上,由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羅德曼正式向中方提出。隨后,雙方展開了一系列準備工作。今年4月美方派出一支技術小組,到北京與我軍方人員共同解決了架線等技術問題。”
但具體怎么操作熱線的機制?錢利華透露,電話終端是否設在國防部、是由兩國國防部長通話還是由部級領導之間進行溝通、多長時間通一次話、談話內容除軍事安全問題外是否還涉及政治問題等,“這些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加緊協商解決,相信很快就會達成共識。”
熱線處理危機
“處理危機和沖突是美國與中國建立軍事熱線的目的。”多位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的專家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可以說,中美軍事熱線正是在危機下“催生”的。
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告訴《國際先驅導報》:“在中美間建立軍事熱線的想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的臺海危機,時任美國太平洋司令普理赫最先提出了這個想法。”
當年普理赫命令“獨立”號“尼米茲”號兩個航母戰斗群接近臺灣海峽,由此引發了與中國軍隊的“對峙”。普理赫后來在披露危機內幕時表示,當時與中國軍方一點聯系都沒有,神經崩得緊緊的,很擔心由誤判發生的擦槍走火。
將軍事熱線正式推上美方議程的,還是一場危機——2001年中美撞機事件,這場危機導致中美軍事聯系一度中斷。
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賈慶國教授告訴《國際先驅導報》:“‘撞機事件’的后續影響很明顯,兩國軍方的交流一度倒退,很長一段時間里交流的質與量上都受到限制,對兩國軍方人員互訪的審查更為嚴格。”
此后,美國軍方官員在訪問中國時,幾乎都會表示與中國建立軍事熱線的愿望。“但美方正式向中方提出,還是在去年6月份。”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楊毅少將在接受《國際先驅導報》采訪時透露,當時他參加了第八次中美防務磋商會,會上美國助理國防部長羅德曼正式向中方提出了建立軍事熱線的計劃。
“中國對此的態度一直都是積極的。”楊毅少將表示:“但當時中國認為與美國建立軍事熱線的條件還不成熟,需要時間。而此次中美雙方能就軍事熱線達成協議,是雙方政治、軍事戰略互信達到一定程度的象征和標志,是兩國軍事協商的重要渠道。”
中國國防部外事辦副主任錢利華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中方響應美方建議,首先與美國建立軍事熱線,加強交流與對話,體現了中國軍事外交中促進大國軍事關系,尤其是促進中美軍事關系的發展戰略。
境外媒體揣測多
中美作為軍事大國,雙方之間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成為媒體的炒作熱點,“中美軍事熱線”自然不能例外。
“中美兩個軍事強國之間,終于有了‘安全線’,這是對世界、尤其對東亞安全的保障線。”多數媒體對中美建立軍事熱線給予了積極評價,但由此而產生的揣測或者毫無根據的擔心,也不時見諸報端。
路透社6月2日就援引參與對話的一位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的話說:“任何對中美關系有突破性進展的慶祝都為時尚早。”《國際先驅論壇報》不久前則發表文章,對中美軍事熱線表示悲觀,“中美軍事熱線不會對解決雙方在安全分歧上更深的根源,臺灣問題、日本國防重組等其他問題,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凍結中美的雙邊軍事關系。”
其實,早在2004年底,日本媒體就曾熱炒過中美軍事熱線。《日本經濟新聞》當時刊登的一則報道聲稱,美國國防部參照冷戰期間美蘇之間的熱線機制,已正式向中國提出設立軍事熱線的要求,希望連接兩國國防部,使兩國國防部長和軍方高層能夠直接溝通、經常交換意見,避免因誤解對方意圖而引發危機局勢。日本媒體還分析說,中美建立軍事熱線,將“影響日本的危機處理方式和中日東海資源爭端等問題的解決”。
象征意義重大
“中美軍事熱線是雙方戰略互信的重要舉措,是雙邊政治關系、軍事關系達到一定高度的標志。因此,其意義更多體現在政治層面上。”楊毅向《國際先驅導報》表示,中美軍事熱線一旦建成,它不僅給中美兩國安全帶來更多的互信,對東亞地區的總體安全情勢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楊毅同時指出,中美對話的渠道很多,包括元首級、部長級等不同層次,對話的渠道也比較暢通。“建立軍事熱線只是雙方加了一層關系,多了一條溝通的渠道。”。(鄭曉奕、梁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