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
在黨的十七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迎來了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10周年。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和總結的歷史跨度。依法執政、民主立法、依法行政、保障人權……10年,我們見證了法治的進步和成就,見證了社會的變化和發展。
成就值得珍惜,教訓必須汲取,經驗需要總結。實踐證明,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民主法治人權的時代精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決定當代法治發展和進步的根本動力。抬頭向前,我們堅定而清醒,實現建設法治國家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務將十分繁重而艱巨。
當法治成為一種必須,
當法治成為一種習慣,
當法治成為一種價值,
當法治成為一種信念……
法治,正用其特有的方式,改變中國,改變13億中國人的生活
法治對中國的改變、對生活的改變,給了我們信心,給了我們希望,給了我們一個值得期許的法治明天
10年前的今天,“依法治國”寫入黨的十五大報告,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彈指一揮間,法治走過10年。
一 抉擇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實踐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法治,沒有法治的進步
風云變幻,潮起潮伏。21世紀,世界矚目和平崛起的中國。
13億人口大國,底子薄、基礎差。連續20多年經濟高位增長和社會持續穩定,靠什么保持?共產黨的領導、改革開放、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有一個不容遺漏的答案——法治。
1997年9月12日,黨的十五大報告正式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1999年3月,“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成為其中最光輝的詞句之一;2002年12月,在首都各界紀念憲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強調,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2007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講話鏗鏘有力:“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弘揚法治精神,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執政黨選擇了法治,人民選擇了法治。
回首來路,從人治到法治,中國走了幾千年。
幾千年的封建中國,有君權無民權,有人治無法治,有臣民無公民,特權橫行,權利不張,人民飽受奴役。古人把治國希望寄托于明君賢臣,卻逃不過“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歷史周期律。
共和國的建立,讓中國人民的法治夢看到了曙光。然而,法治之路,并不平坦。
新中國成立早期,法制初創,卻不幸經歷“文革”,有了“人治導致災難”的切膚之痛。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中央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目標,實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方針;而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法制”變成了“法治”。
從“制”到“治”,中國走了20年。許多人問,兩者有何區別?
數十載為法治鼓與呼,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李步云研究員的回答言簡意賅:我們今天所要建設的法治,16字方針難以完全概括。例如,不僅要求有法可依,而且法律應當良好,符合時代精神;必須建立在民主基礎上;主要“治官”而非“治民”;尊重和保障人權,是出發點和落腳點等等。
一個國家法治的路線和狀態,執政黨起決定性作用。實踐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的法治,沒有法治的進步。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正如中國人民大學法學教授孫國華所說,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指引下,依法治國服務于社會主義,走上了保障和促進社會進步的金光大道;社會主義實行依法治國,就找到了人類文明積累的最佳治國方略。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加快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闊步邁入法治時代。
法治,改變了中國社會的面貌,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