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門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職責,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嚴重社會影響的,應當向公眾道歉。”不久前,中國的經濟特區深圳市政府通過了《深圳市政府部門責任檢討及失職道歉暫行辦法》。
根據這一制度,“嚴重失職的,應當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行政及法律責任”。
“這是建設責任政府的重要內容,是對行政責任體系的完善。”長期致力于中國法治政府課題研究的清華大學法學專家于安評論說。
深圳市政府推出的新舉措,是中國政府大力推行依法行政,進行行政改革的一個縮影。
一些地方政府的效能低下,困擾著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決策前拍腦袋,決策中拍胸脯,出了問題拍屁股。”老百姓曾將這些行為揶揄為“三拍”決策,包含了對部分不向人民負責、官僚主義習氣嚴重的政府官員的批評。
不論是碌碌無為的庸官,還是貪贓枉法的貪官,都為人們深惡痛絕,他們給經濟社會造成了重大損失。
本屆中國政府進一步加大醫治“官場病”力度,近年來,在中央和地方媒體上,人們不難看到掀起“責任風暴”、實施“治庸計劃”、加強執行力建設等的報道。
截至2007年8月底,本屆政府共向最高立法機關提交法律議案33件,制定行政法規126件。其中,國務院于今年4月5日公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輿論稱,這有利于提高政府透明度,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早在2003年3月,新一屆中央政府組成后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提出,要把依法行政作為政府工作必須遵循的三項基本準則之一;2004年3月5日,溫家寶在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了建設法治政府的奮斗目標。
17天后,中國國務院發布《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明確提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經過十年左右堅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
“這一綱領性文件的制定和實施,是中國政府法制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決策。”國務院法制辦公室主任曹康泰說。
近年來一個顯見的變化是,在法律法規的制定過程中,政府進一步擴大了公眾的參與范圍。比如,“聽證會”這一制度被引入政府立法中。僅在2006年一年,29個有立法權的地方政府和國務院45個部門就舉行了101次立法聽證會、1579次論證會,邀請各行各業的人士發表意見。
以前,很多行政法規都是關著門制定的,現在,不少草案被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比如,殯葬管理條理修訂草案公布后的短短20天,就收到社會各界來信來函1000件、建議12000余條。
一些立法項目還邀請外國專家、企業以及國際組織的代表對草案進行論證。比如,在反壟斷法起草過程中,國務院有關部門組織召開了反壟斷立法國際研討會,來自美國、歐盟等十多個國家和有關國際組織的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參加會議并發表了意見。
哪怕辦一件小事也要蓋很多公章,曾使很多投資者叫苦不迭。本屆政府推動了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自2004年行政許可法正式施行以來,58個國務院部門和31個省級政府共清理行政許可項目兩萬多項,取消近九千項。
目前,中國80%以上的市縣政府都出臺了規范行政決策的專門規定,建立了重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專家咨詢論證制度和社會公示及聽證、決策跟蹤與評估、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等制度。
“政府管理方式也正在努力實現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重依靠法律手段轉變。”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部教授汪玉凱表示。不過,輿論認為要深入解決中國行政體系運作中的諸多令人頭痛的問題,還需要許多時日。
中國政府因此要求各級官員樹立法律意識。在陜西咸陽,公務員不論職位大小,年年都要定期學習新“出爐”的法律知識,參加每年至少一輪的法律測試。中共咸陽市委官員謝敏經常翻閱由市司法局編纂的法律讀本,對于他來說,這些不僅是應試的教材,更對開展實際工作有幫助。(記者 田雨 崔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