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在枝節問題上相對容易,在關鍵問題上比較困難;在經濟領域相對容易,在政治領域比較困難;在單一問題上相對容易,在系統性問題上比較困難
胡錦濤同志在中央黨校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號召“繼續解放思想”,指出:“解放思想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要求,是應對前進道路上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開創事業新局面的一大法寶,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一個“繼續”,一個“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堅持”,凸顯了在新時期新階段不斷解放思想對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極端重要性。
在我們黨的歷史上,解放思想歷來是一個重大政治問題。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遺留的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
實踐表明,解放思想,是引導社會前進的強大力量。正是一次次思想解放,使我們不斷進入全面、客觀認識事物的新境界,不斷推動著我國的體制機制創新。我們靠解放思想這一法寶,突破了舊的思維方式,突破了舊體制的束縛,使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極大地解放和發展。可以說,我們每前進一步,都離不開解放思想的推動,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體制機制就創新到什么程度。比如,我們曾經長期,甚至在改革開放以后的一段時期,把市場經濟等同于資本主義。是思想解放,使我們獲得了對市場經濟新的認識,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為經濟改革的目標,并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市場經濟與公有制并不根本矛盾,市場經濟可以與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再比如,我們曾長期把人權、物權作為資本主義的專利加以排斥,是思想解放,使我們認識到人權、物權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基于這些新的認識,我國保障公民人權、物權的法律制度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
改革開放29年來,在解放思想的推動下,新體制逐步確立,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成就舉世公認。但是,這并不意味著舊體制已經蕩然無存,體制障礙已經完全消除,解放思想可以就此停步。應該看到,我國新舊體制轉換的過程遠沒有結束,馬克思稱之為“死人抓住活人”的問題并沒有根本解決。與此同時,改革道路上又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解放思想的任務依然艱巨。
歷史的內在邏輯告訴我們,社會發展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也就沒有止境。解放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逸。解放思想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從一定意義上說,我國推進改革開放、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就是一個新舊思想觀念不斷碰撞、新的思想觀念戰勝舊的思想觀念,從而推動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從認識論的角度看,事物總是不斷發展的,認識的形成總是和人們所處時代的條件相聯系的。條件變化了,思想認識不能與時俱進,原來的正確認識就可能落后于形勢,變得不正確,甚至成為謬誤。只有不斷解放思想,才能不斷獲得新認識,為不斷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提供精神動力。
在當前國際國內形勢下,我國發展面臨的機遇前所未有,面對的挑戰也前所未有,既有許多有利條件,也有不少不利因素。我們必須清醒認識當今世界和中國發展的大勢,全面把握我國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認真總結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實踐經驗,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動綱領和大政方針,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帶領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完成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高揚解放思想的大旗,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的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提出認識事物的新理念,尋找解決矛盾和問題的新方法,探索突破舊體制約束的有效路徑。所以,解放思想的過程,必然要和人們頭腦中固有的觀念發生沖突,必然觸動既有的利益格局。因而,解放思想決不會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沖破舊體制的解放思想舉步維艱,完善新體制的解放思想同樣充滿風險。一般而言,解放思想,在枝節問題上相對容易,在關鍵問題上比較困難;在經濟領域相對容易,在政治領域比較困難;在單一問題上相對容易,在系統性問題上比較困難。我國的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觸及政治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越來越深刻地觸及民生問題,涉及的問題更加敏感,涉及的社會關系更加復雜。因此,解放思想的任務也就更加繁重。
事實表明,一種新的思想觀念代替一種舊的思想觀念的最終結果,往往就是一種新的政策代替一種舊的政策,一種新的機制代替一種舊的機制,一種新的體制代替一種舊的體制。而任何一種穩定態的改變,都會遭遇既得利益者的阻抗。但是,正像不會因艱難而放棄改革開放一樣,解放思想也決不會因為艱難而停步。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是歷史的結論,更是全黨的共識和統一意志。(趙長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