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長沙十月三日電 題:勁風滿帆湖南來
中新社記者 白祖偕 劉雙雙
田老先生從小在長沙長大,是個地道的“老長沙”,六年前隨子定居香港后便再未回來過。最近聽說老妹身染小恙,才決定中秋時回趟老家。進入城區,田老先生對長沙的變化驚嘆不已,連說“長沙長高了,長大了,長美了”,“簡直不敢相信這就是長沙。”
省會長沙的變化只是湖南變化的一個縮影。作為“湖廣熟,天下足”的中國農業重地,湖南在保持農業發展優勢的同時,已經悄然成長為中國重要的機械制造、文化產業和旅游重地。
現代農業產業化在湖南已經初具規模。稻米龍頭企業金健米業通過自主創新,大大提高了糧食附加值,不僅成為中國糧食行業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更帶動一百多萬戶基地農民發家致富;隆平種業公司聯合六家大米加工企業,組建隆平米業公司,拉開了“湘米”產業整合的序幕;湘茶產業通過抓品種、攻品質、創品牌,一年創匯四千萬美元,遠銷俄羅斯、斯里蘭卡、荷蘭、美國等五十七個國家和地區。
新型工業化的加速推進,促進了湖南經濟的強力提速。作為工業弱省,湖南立足重化工業的現實基礎,用高新技術提質改造老舊企業,著力培育一批具有永續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終于實現了工業“短腿”發展瓶頸的重要突破。以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為主的“機械湘軍”名聲日隆,“三一”更是“首吃螃蟹”,在美國征地千余畝,搶灘世界市場。有“中國機車搖籃”之稱的株洲電力機車將機車出口到了中亞和中東;華菱集團躋身中國鋼鐵前十強,并朝著年產一千萬噸的龐大鋼鐵王國邁進……
隨著一批規模大、勢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日益崛起,湖南的產業集群優勢凸顯。二00六年,該省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百分之四十六點六,拉動經濟增長五點七個百分點。三大產業的結構首次調整為二、三、一。
如果說經濟騰飛讓湖南人挺直了腰桿,那么迅速崛起于世界的湖南文化產業則讓湖南人充滿自豪。讓世界知曉湖南的文化“名片”,首推轟動海內外的“超女”現象。具有“電視湘軍”美譽的湖南廣電,其眾多名牌欄目引領中國電視的創新潮流,二00六年的廣告收入達到了十五個億;湖南出版集團輸出版權項目達百余種,創造了中國出版“走出去”的“湖南模式”;國內三分之一強的自產動漫都是“湖南制造”
世界自然遺產張家界、千年學府岳麓書院、紅色圣地韶山等自然人文景觀,繪就了世界認識湖南的另一張“名片”。如今,在湖南各大景區總能看到各種膚色的外國人紛至沓來,湖南旅游業創下了連續十一年保持百分之二十以上增速的驕人成績。
其實,最能感知湖南翻天變化的是那滾滾涌入的外資與人流。以沃爾瑪、家樂福、博世等世界五百強為代表的戰略投資者爭相搶灘湖南。僅二00六年湖南利用外資絕對額就達到二十六億美元,居中部首位。國際名牌酒店喜來登、外資銀行匯豐等試水中國中部的第一步,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湖南。
現在,湖南高層平均每天至少要接待一個以上的外來投資考察團。據統計,今年一至七月,湖南出入境總人數達二十九萬人次,位居中部第一。湖南正抓緊改建省會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一個總建筑面積為十六點三萬平方米、擴大五倍的新航站樓即將于年底開工建設。
隨著中國“中部崛起”號角的漸次吹響,乘著沿海產業向內地梯度轉移的東風,敢為人先的湖南正勁風滿帆,迎浪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