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國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來,廣大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了初步緩解,但由于新農合存在管理漏洞、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導致詐騙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成為近期農村新發案件。最近,發生在全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市———云南宣威市的一起團伙詐騙鯨吞新農合基金案發出預警:盡快完善監督防范體系,確保醫療基金的安全、合理使用。
今年6月,云南省宣威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系列詐騙新農合基金案,涉案金額高達60余萬元。余某原為宣威市東山鄉新農合管理辦公室聘用職工。2006年7月,余某與袁某合謀騙取新農合資金,由余某提供新農合費用報銷憑證樣本,袁某隨后通過不法印刷商偽造相關報銷手續。為便于作案,余、袁二人還物色了3位村民,以每本支付500元~2000元的“好處”為誘餌,讓他們從親朋好友中收集新農合醫療證,到轄區新農合管理部門辦理報銷手續,得到資金后再進行分贓。
在該案中,虛報的病種多為癌癥,住院費用基本在2.7萬元左右,報銷金額都接近1萬元封頂線,共涉及騙保農戶60余戶,騙保金額60余萬元。該案有一個鮮明特點:內外勾結,分工明確。余某提供住院病情證明等材料的原件以偽造單據,袁某負責聯系制作假單據,另外3名村民則負責收集農戶戶口本和新農合醫療證。為掩人耳目,他們采取分散報銷的伎倆:由余某、袁某收集齊全手續后親自到新農合管理辦公室去報;由3名村民單獨去辦理;由新農合醫療證戶主拿著余某提供的手續去報銷。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一些地方新農合費用的報銷流程是:農民到當地村委會,每人交10元錢辦理一本新農合醫療證;生病后,農民到指定縣級以上醫院接受治療;農戶攜帶戶口本、新農合醫療證、住院病情證明、醫療費收據原件,到當地衛生院下設的新農合管理辦公室進行審核,隨即上報縣衛生局,申請到新農合基金后,再將現金返還農民本人。
專業人士分析,這種報銷制度目前至少存在以下三種風險。一是醫保資金不是在患者出院時按實際產生的費用結算,即時劃入醫院賬戶,而是由患者先付費治療,后憑單據報銷返還現金,這就為報假賬制造了機會。二是新農合醫療證沒有嚴格實行專證專用,代報、代領現象普遍。三是鄉鎮新農合管理人員對當地農戶的實際情況缺乏了解,識別假單據能力不高,一些工作人員更是監守自盜,采取出具假證明、假處方、假病歷、假票據等手段,騙取醫療基金。
警方認為,上述制度漏洞若不及時填補,此類案件因其成本小、風險低,很有可能在農村擴散,危及新農合基金安全。
有關專家建議,首先要健全完善資金運行體系,改變由醫療部門一家單獨辦理的模式,實行由民政部門報審,衛生部門審核,財政部門兌付醫療費用,最后交民政部門發放。這樣操作可以較好地解決公平公正問題。
其次要加強對新農合制度的宣傳。一些農戶對新農合缺乏了解,沒有意識到這項制度與保障自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密切相關,往往會為了一點小利而甘愿聽人指使,造假報假,騙取新農合基金。
再次要警民聯動,對新農合資金運作情況進行全方位監督。上述詐騙案件之所以被揭發出來,就是因為相關人員發現報賬病人及報賬數額疑點不少:病種單一,多是癌癥;短期內報賬患者增多;報賬者住院費用相近;報銷金額均接近封頂線等。這表明此類犯罪并非無跡可尋,關鍵是要加強監管。對于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情況,除了政府部門要定期進行審查外,還可以通過成立農民監督小組的方式,進行全方位監督。(屈明光 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