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全黨的重托和全國人民的期盼,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10月15日在北京召開。
此次盛會對中國未來發展意味著什么?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指引方向、凝聚力量
歷史雄辯地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繁榮中國、富強中國。
胡錦濤總書記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認為,胡錦濤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治國理政經驗的高度總結,深刻闡明了當代中國舉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根本問題,旗幟鮮明地指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于加快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表明了我們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和決心。
從當年三五游商搖撥浪鼓“雞毛換糖”,到如今一年40萬個集裝箱的小商品行銷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浙江義烏29年來發生的變化天翻地覆。“如果不從實際出發搞市場經濟,我們恐怕還停留在走街串巷的階段。”義烏市委書記吳蔚榮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條能讓希望變為現實的道路。”
“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心聲。” 上海市政治文明辦公室副主任施凱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踐證明了的當代中國發展的唯一正確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成為貫穿黨的十七大的主線。”
“一個始終不渝”“四個堅定不移”:筑牢我們共同的思想基礎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創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燦爛明天,必須筑牢我們共同的思想基礎。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中,提出了“一個始終不渝”和“四個堅定不移”,即: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地落實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堅定不移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教授劉靖北指出,“一個始終不渝”和“四個堅定不移”是黨領導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局面的思想先導。“一個始終不渝”解決的是道路問題。而“四個堅定不移”,是一個彼此關聯的整體。解放思想是前提,必須落實和體現在改革開放上;改革開放是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一關系全國各族人民切身利益的奮斗目標。
十七大代表、天津市副市長黃興國說,在我國改革攻堅和發展關鍵時期,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總書記提出的“一個始終不渝”和“四個堅定不移”,將指引我們更好地前進。
中國延安干部學院教授李世明認為,“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和提出,標志著我們黨在全局工作指導思想上的進一步發展和成熟;而構建和諧社會,表明我們黨在領導社會發展與社會建設上取得的重大突破。
“處處都有好環境”“家家都有好收入”“人人都有好身體”——這是江蘇省江陰市提出的建設“幸福江陰”的具體目標。市委書記朱民陽說,黨的十七大必將在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戰略上進一步作出部署,讓人民群眾更有甜頭、更有奔頭。
“四位一體”: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勝利
回顧改革開放以來的歷程,從最初的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體,再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涵更加豐富。
5年來,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去年,我國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人們期待著,即將召開的十七大在進一步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方面做出更具體的部署,這必將推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勝利實現。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莫干山腳下的浙江省德清縣,鄉村露天茅廁消失了,代之以一座座嶄新的公共廁所;每個行政村開通了公交車,村民逛趟縣城就像到鄰居家串門那樣方便。
“光抓經濟還不夠,社會事業也得黨委政府用心。”德清縣委書記徐國平表示,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十七大必將圍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進行全面規劃,從而進一步激發起人民群眾的創造熱情,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