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月十四日電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十七大),十五日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備受海內外關注。
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它所產生的中央委員會,是中共的最高領導機關。自中共創(chuàng)立至今的八十六年間,已經(jīng)召開過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每次都具有與時代背景相呼應的特色。在新中國誕生前的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六次間隔時間不固定,其中,一大、二大和四大均在上海舉行;自一九七七年起,規(guī)律地每五年舉行一次。
一九二一年的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被認為“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翌年召開的二大,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一九二三年在廣州舉行三大后,在中共推動下,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一九二五年的四大,首次明確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和工農聯(lián)盟問題。五大于兩年后召開時,中共黨員已經(jīng)增至五萬七千多人。一九二八年,鑒于當時國內環(huán)境的艱難與共產國際即將召開會議,六大在莫斯科召開。時隔十七年后,在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的前夜七大在延安召開,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將其寫入黨章。
中共在新中國成立后首次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是一九五六年的八大。會議適時提出了全面開展社會主義建設的任務,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思想路線、組織路線和經(jīng)濟建設的方針。
九大和十大分別舉行于一九六九年與一九七三年,當中國正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
一九七七年召開的十一大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結束,重申把中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根本任務;已經(jīng)復出的鄧小平為大會致閉幕詞。第二年舉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作出了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開始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十二大被鄧小平稱為“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的一次最重要的會議”,制定了經(jīng)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戰(zhàn)略重點和戰(zhàn)略步驟。以“加快和深化改革”為主題的十三大,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提出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并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十二大和十三大都由鄧小平主持開幕式。
此后的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均由江澤民作政治報告。十四大確定中國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體制,并將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載入黨章,明確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中共在新世紀召開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即十六大,把江氏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道確立為中共的指導思想。
北京官方說,中共十七大是“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極為重要的會議”,對中共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