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探測呈現新特點
綜觀世界月球探測的發展不難看出,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科學技術和經濟實力的飛速發展,以及對資源尤其是能源需求的日益加劇,全球再次掀起了探月高潮,并呈現出許多與以往不同的新特點:
一、探測月球的目的由冷戰時期主要滿足政治和科學需要,改變為把科學探索和經濟利益相結合,以探測月球資源為主,為未來月球資源開發、利用夯實基礎;
二、探測月球的規模更宏大,將陸續發射采用最新技術成果的多種先進月球探測器,研究月球礦產資源的分布與利用,進行月球特殊空間環境資源的開發;
三、20世紀只有少數國家能夠對月球進行探測的壟斷局面已逐漸被打破,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印度和歐洲等國家或組織都紛紛制訂自己的月球探測計劃,并已開始著手實施。長遠來看,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國際合作的方式將逐步成為主流。
探月目的不盡相同
各國探月方案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不僅技術手段千姿百態,而且探月目的也不盡相同:有的是計劃發射繞月探測器,對月球進一步深入了解,有的則準備把先進的無人月球車送到月球表面,進行較大范圍的實地考察;有的采用獨立自主的方式,通過探月來帶動多項技術的發展,有的則采用國際合作的方式,以便盡早獲得探月成果;有的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深入下去,有的則采用跨越前進的方式,目標直指建立月球基地;有的國家想利用月球沒有大氣層等許多獨特的優勢開展各種科學研究,有的國家則瞄準了月球上的豐富資源準備開展大規模開發;有的國家借探月熱潮大力引導商機,有的國家則是為載人登陸火星做準備。
探測方式日漸增多
隨著月球探測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探測月球的方式也越來越多,從而使月球探測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現在和可以預見的將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從月球近旁飛過或在其表面硬著陸,利用這個過程的短暫時間探測月球周圍環境和拍攝地外星球照片。
以月球衛星的方式取得信息,這樣能有較長的探測時間并獲取較全面的資料。
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軟著陸,以固定或漫游車的方式進行實地考察、拍攝探測和取樣分析等。
用載人或不載人探測器在月面軟著陸后取得樣品返回地球,進行實驗室分析。
進行撞擊式探測,它與早期的硬著陸不同,是一種新興起的探測方式,主要是探測月球的內部結構和組成,發揮探測器的余熱。用撞擊方式來探測月球內部正成為一種發展趨勢。
發射穿透飛鏢式探測器。日本原定發射月球A探測器,即在進入月球軌道后向月面投放2—3個用于研究月震及其他亞地表現象的穿透器,但由于如何使穿透器承受住扎入月球表面時的劇烈沖擊的問題遲遲不能解決,最終使該項目中途夭折。英國2010年發射的“月光”探測器則有望成為世界首批飛鏢式探測器。
在月球建立永久性載人基地,以開發和利用月球的資源、能源和特殊環境,并為載人火星航行開道鋪路。在月球上建設規模龐大的基地,是一項前所未有的創新工程,需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在建設之前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例如發射月球探測器對月球進行全面探測,以選擇好月球基地的地址;要研制充當開路先鋒的月球機器人等,為人類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及最終的載人火星航行開道鋪路。
各國探月計劃的最終目標都是在月球建立永久性載人基地,開發和利用月球的資源、能源和特殊環境,為人類社會可持續性發展服務,為載人探測火星做準備。因此,人類對月球探測的總步驟為探月、登月和駐月三大步,即“探、登、駐”。目前,美國已經完成了前兩個階段,將以第三階段為主,即研究并發射無人或有人照料的駐月裝置,或建造可供人居住、生活、工作、實驗的條件,進行駐月的科學活動。擁有雄厚航天技術基礎的俄羅斯則正在準備邁向第二階段。其他國家還都處在第一階段,以“探”為主攻方向,并按照繞月、落月、返回三個步驟分步實施,逐步積累知識和經驗,但最終目標都是在月球建立永久性載人基地,開發和利用月球的資源、能源和特殊環境,為載人探測火星做準備。
(作者龐之浩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