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31日電 根據今天全文發布的《國家防震減災規劃(2006—2020年)》,為實現有重點的全面防御,中國防震減災將進行總體布局,省會城市和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擁有避難場所。
到2020年,中國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0級左右、相當于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防震減災能力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省會城市和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擁有避難場所。
充分依靠軍隊、武警、公安消防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因地制宜,建立健全地震專業救援隊伍,西部地區建設1至2支國家級專業地震救援分隊,推進地震多發區志愿者隊伍建設;完善地震救援培訓基地建設,提高救援綜合培訓能力;加強地震多發地區的救災物資儲備體系建設;在省會和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將應急避難場所和緊急疏散通道、避震公園等內容納入城市總體規劃,拓展城市廣場、綠地、公園、學校和體育場館等公共場所的應急避難功能,設置必要的避險救生設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地震災害保險、社會捐贈相結合的多渠道災后恢復重建與救助補償機制;積極參與國際性地震救援工作,建立大震時接受國際救援的機制。
防震減災是惠及全民的公益性事業。落實防震減災發展戰略,逐漸向全面防御拓展,必須在加強重點監視防御區工作的同時,將防震減災工作部署到全國各地,統籌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統籌城市與農村,實現防震減災三大工作體系全面協調發展。加強與臺灣地區地震科技交流與合作。妥善處置香港、澳門地區的地震應急事件。為實現有重點的全面防御,依據規劃期內中國地震分布特點和地震災害預測結果,中國防震減災總體布局如下:
環渤海及首都圈地區:建設地震預報實驗場;建設國家防災高等教育基地;進一步實施地震預警;提高城市群地震綜合防御能力;切實做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防震對策研究制定工作。
長江三角洲地區:實施城市群地震安全工程;推進海域地震監測和地震海嘯預警系統建設;切實做好2010年上海世博會防震對策研究制定工作。
東南(南部)沿海地區:實施城市群地震安全工程;推進海域地震監測和地震海嘯預警系統建設;切實做好2010年廣州亞運會防震對策研究制定工作。
南北地震帶:建設地震預報實驗場;實施重點監視防御區城市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和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技術服務工程。
南北天山區:建設地震預報實驗場;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技術服務工程。
此外,在黃河中上游流域重點監視防御區實施城市地震安全工程和農村民居地震安全技術服務工程;加強長江中上游流域、黃河上游流域及西南地區大型水電工程的地震安全工作,加強水庫誘發地震的監測與研究;加強國家重大生命線工程沿線地區地震監測設施建設,保障重大生命線工程地震安全;加強青藏高原地區新構造活動前緣研究,不斷提高地震監測能力;加強黑龍江、吉林、云南和海南等地區地震監測設施建設,確保對火山地震活動的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