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七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繞月探測工程月球應用科學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七日透露,與月球探測相協調,中國正在進行火星、小行星與彗星以及行星際空間探測的方案研究,凝練有特色、有創新性的科學目標,開展關鍵技術攻關預研究,以加速中國深空探測的持續與深入發展。
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主辦的“宇航技術發展高峰論壇”當日在北京開壇,歐陽自遠應邀在論壇上做《中國深空探測的起步與前景》報告時透露了上述信息。
他說,當代的深空探測將以月球——火星探測為主線,全面開展太陽系各層次天體與行星際空間探測,深化人類對太陽系與地月系的起源演化、太陽系生命的探尋與生存環境、地外資源開發利用、小天體撞擊地球誘發氣候環境災變、太陽活動與空間天氣變化等的認識。
月球探測是中國深空探測的起步,遵循“探、登、駐”三階段發展規劃,中國探月階段分為“繞、落、回”三期,實施無人月球探測,再逐步實現“登”——載人登月和“駐”——建設月球基地,整體進展與國際發展趨勢相一致。與正在成功實施的月球探測相協調,中國也正在進行火星、小行星與彗星以及行星際空間探測的方案研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首任總設計師王永志在論壇上闡述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持續發展話題時表示,當前中國要以盡快擁有完整的載人航天體系為目標,按照技術和經濟可行、獨立掌握技術、體現科技進步和突出空間應用的指導思想,抓緊開展空間站建設和應用的具體實施方案論證工作。
他提出,在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空間站與載人航天更長遠目標的銜接和匹配,通過空間站建設所掌握技術,為載人航天更長遠發展目標服務,推動中國載人航天持續發展。
中科院院士莊逢甘、中國繞月探測工程副總設計師龍樂豪院士等也先后在論壇上做《空氣動力學在航天技術發展中的成就和未來》、《現代“嫦娥奔月”的技術途徑設想》的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