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11月14日發布一份報告認為,盡管今年春運期間出臺的道路客運票價措施廣受歡迎,但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后,經營者成本普遍增加,2008年春運票價已經很難維持在2007年水平上。
在距離2008年春運尚有兩個月之際,發改委報告做出上述分析和判斷,其價格“預警”的意味十分濃厚。雖然,報告的相關措辭非常謹慎,但“2008年春運票價已經很難維持在2007年水平上”的表述中所包含的意思,其實已經很清楚,那就是:與2007年不同,2008年的春運票價將會再次上浮。
這是一個讓人感到十分遺憾的價格“預警”。因為它不僅意味著,2008年的春運廣大旅客將不得不面臨更大的出行成本,而且事實上也預示著,2007年曾被普遍叫好的“春運票價不上浮”政策將面臨終結。眾所周知,在社會輿論的長期呼吁下,2007年春運前夕,鐵道部、國家發改委、交通部等部門先后做出決定,2007年春運期間,鐵路旅客列車票價和公路旅客運輸票價均不再上浮。
誠然,我們應該看到,在時下漲聲一片,尤其成品油價格大幅上調的物價形勢下,“經營者成本普遍增加”的事實,并理解維持2008年春運票價在2007年水平上的難度。但同時更要看到,在CPI指數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票價上浮”所潛含的巨大民生壓力,以及這種壓力下民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這正如上述發改委報告所坦承的:“一些地方反映,農村道路和水路客運服務對象基本是農民,承受力較弱,燃油價格上漲引起的成本增支很難通過提高票價疏導”。
一面是“經營者成本普遍增加”、現行票價已很難維持,一面又是旅客的“承受力較弱”“成本增支很難通過提高票價疏導”,那么究竟如何在這中間做到“兩全”呢———既保障經營者的利益,又維護旅客利益?我想,出路只能是,通過適當調整相關運輸收費政策,由政府來為這種利益平衡“埋單”。
在當前的道路客運成本結構中,除了燃油、車輛折舊、人工等項目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大頭就是,大量各種由政府征收的規費:如養路費、客運附加費、運輸管理費、過路費,等等。顯然,如果政府能適當減免春運期間客運車輛的這些收費項目,那么,必將大大減輕乃至抵消經營者因油價上漲增加的成本,使之不必通過提高票價來將這種成本轉嫁給旅客。
這種以政府主動承擔更多責任的形式來降低春運成本、讓利于民的做法,2007年初在廣東便已得到實踐,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據悉,2007年1月,廣東通過出臺減免春運期間省內客運車輛養路費、降低客運附加費收費標準、開辟春運公路客運綠色通道等多項措施,共減輕公路客運企業負擔超過5.5億元,在降低經營者成本的同時,也保證了2007年春運公路客運票價不再上浮的政策,在當地順利貫徹和實施。這一保障春運票價穩定的有益經驗,值得全國學習、效仿。
作者:張貴峰(湖北職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