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觀眾朋友,我現在是在中國最大的一艘救助船上,在海上已經航行了三個小時的時間了,不過這一次救助船并不是執行救助的任務,而是為南海一號成功打撈去慶功的,在我的右前方這個龐然大物,就是亞洲最大的,有著四千噸起重能力的“華天龍”號起重工程船,這幾天如果說在海下沉睡了八百年的南海一號是第一主角的話,那么“華天龍”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二主角。在一本描寫沉船打撈的書上我看到這樣一句話說,海難只是寫了一半的劇本,而句號是靠那些沉船打撈者來完成的,今天就請您跟隨我一起到“華天龍”號上去看一看這個句號究竟是怎么劃下的。
2007年12月21日上午10點50分,華天龍4000噸起重臂下幾百米見方的海域開始混濁,而這一刻,一個巨大的物體正在被華天龍從30米深的海泥中拔起,它就是已經在海底沉睡了800年的南宋沉船“南海一號”。脫離海底之后,裝有“南海一號”的沉井以每分鐘一米的速度緩慢上行,大約半個小時之后,南海一號落出水面,起吊成功。
為了這一刻,中國考古界整整準備了二十年,而能夠安全順利完成此次打撈任務,眼前這個被稱為亞洲第一吊“華天龍”號起重工程船和船上的打撈者們功不可沒。所以當第一時間踏上華天龍號之后,李小萌就迫不及待地開始尋找為“南海一號”成功打撈畫上句號的人和物。
李小萌:這里是“華天龍”駕駛艙外的甲板上,我身后這個寫著“華天龍”三個字的大家伙就是有著四千噸起重能力的華天龍的主吊臂,現在“南海一號”就在它的掌控之中,它被人玩笑地稱作是中國海上姚明。現在我就請到了“南海一號”打撈項目的副總指揮王仁義,還有潛水隊長鐘榮興,你們兩位在工作當中這么忙接受我們的采訪,很感謝。但現在應該是你們心情比較輕松的時候吧?
王仁義:對,“南海一號”從開始制定方案到沉井制作,到沉井下壓,到現在起浮歷時了將近九個月的時間,在九個月當中我們苦也苦過,累也累過,現在終于起浮了,所以很放松,壓力沒有了。
李小萌:壓力完全沒了嗎?
王仁義:完全沒了,剩下基本就是路上常規的拉移,就沒有太大的壓力了。
李小萌:那鐘隊長呢?
鐘榮興:我也差不多,在這個工地上所有人的感受都差不多,都是一樣的,看到自己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努力,有這么大的成績,終于完成了一項那么大的項目。
李小萌:你們有沒有舉辦一個慶功宴或者有沒有準備舉辦一個慶功宴?
王仁義:應該會吧,這么大個工程完成應該有個慶功宴的。
李小萌:到時候你們兩個別喝醉了。
王仁義:不會,可能會被別人灌倒。
李小萌:“南海一號”的打撈從大的時間段上講是一直在推遲,先是大的時間來講推遲了二十年,然后從今年來說是4月份又推到8月份,現在12月份,可是從打撈時間點上卻是在不斷提前,從12月24號預計到提前到23號、22號、20號,為什么會提前呢?
王仁義:因為最近這幾天天氣特別好,天氣好對我們打撈工作很有幫助,如果天氣不好,風浪很大,可能會造成打撈工作會中斷。
李小萌:你們做好一切準備,看天公什么時候作美什么時候就下手。
王仁義:對。
李小萌:如果說按原計劃24號,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況?
王仁義:根據氣象臺的天氣預報到23號夜里冷空氣就會過來了,如果這個時候不起浮,推遲到明天,那到時候就會造成無法作業,也可能起浮工作會推遲到明年。
李小萌:太長了。
王仁義:太長了。
李小萌:現在“南海一號”是成功起吊,就在它從幾百年的淤泥當中被拔起那個瞬間,你們兩位分別在什么位置?
王仁義:我就在后面那個“南天順”上面指揮這個吊機慢慢起吊,起吊完以后裝到船上。
李小萌:口令要從您這邊發對嗎?
王仁義:對,我們還有總指揮,我們是相互協調,總指揮在“華天龍”號上,我在“南天順”上,就是相互配合,一起來指揮這個船。
李小萌:在起吊的時候,在水下20多米的地方還有潛水員在工作?
鐘榮興:有。
李小萌:他們起的作用是什么?校正位置嗎?
鐘榮興:他是確定沉井在起吊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生什么變化,確定吊落有沒有正常的狀態。
李小萌:這個過程當中有一點點小意外發生嗎?
鐘榮興:沒有,都很順利,非常順利,因為我們的前期準備做得非常充分。
李小萌:這個瞬間是不是整個工程當中算是非常關鍵的瞬間之一?
王仁義:對,因為前幾個月做的工程都是為最后的起吊做準備的,也可以說最后吊起來就是摘果子的時候。
李小萌:為什么這個瞬間是很要勁很關鍵的?
王仁義:這個時候就是徹底把“南海一號”從海底吊出來,放到半潛駁上,就是說整個打撈起浮工作完成,就是靠最后這一吊。
李小萌:這一吊的危險性在哪兒?
王仁義:我們用“華天龍”這個吊船,因為“華天龍”是四千噸的吊力,用的鋼絲繩也保證足夠的安全負荷,達到了安全負荷,經過計算,很多方面危險的因素全部排除了,可以說我們做到了萬無一失。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