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欲取之 必先予之
“三十年的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中國經濟外交做得有聲有色,有許多經驗值得總結。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共贏。”專訪中,吳建民一直強調,共同分享中國經濟的增長是中國崛起的最大特點。“世界歷史上沒有任何一個后來崛起的國家將互利共贏當作對外戰(zhàn)略的核心,這是中國人的貢獻,也是東方文化的反映。”
“韓國和日本對外開放都比中國早,為什么中國吸引外資的投資額卻是韓國的十倍,日本的五六倍?就是因為中國讓他們有利可圖。中國經濟外交的成功,正是因為既考慮到中國的利益,也考慮到別國的利益,找到雙方利益的平衡點,最終達成共贏。”
而在新的時期,吳建民也坦承中國經濟外交將面臨新的命題。“過去我們是吸引外資,今后我們可能會將大量資本投向海外,人家是否接受?是否會有疑慮?我們該如何說明?此時經濟外交就將發(fā)揮作用以減少阻力。如何做呢?還是要尋求共贏,找到雙方利益的匯合點,在匯合點的基礎上發(fā)展合作。”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吳建民指出,今后中國在對外發(fā)展過程中,特別是同發(fā)展中國家合作時,更要首先考慮到對方的利益。為此,吳建民還特別舉出了坦贊鐵路的例子。
一九七0年十月到一九七六年七月,中國耗資一點五億英磅修建全長一千八百六十公里的坦贊鐵路。曾有人認為中國援建坦贊鐵路超出了自身國力,而在吳建民看來,坦贊鐵路也是互利的。“從這項具體工程來看,中國有助于非洲經濟的發(fā)展。而從中國與外部世界交往的大格局來看,非洲也幫助了中國。一九七0年,中國修建坦贊鐵路讓非洲人看到中國與非洲合作的方式與西方完全不同。一九七一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在這個過程中非洲人將它當成自己的事情來做。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這一里程碑事件對于中國的價值,能夠以金錢來計算嗎?”
“過去,中國的無私舉動與付出讓非洲真心實意地幫助中國。今后,中國也應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崛起對發(fā)展中國家都有好處。”吳建民還特別贊同某些學者的建議,從中國外匯儲備中拿出一部分錢來作為參與建設發(fā)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的投資基金。“只有大予才能大取,大出才能大進。如何處理好取與予的關系,如何將中國的利益與別國的利益相結合,如何將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相結合,中國人到了該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雖然已不再是新一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但吳建民仍是十一屆一次全國政協(xié)大會的副秘書長和新聞發(fā)言人。對于自己所倡導的經濟外交,吳建民相信,今后五年中國政府會在東亞合作方面有更大的作為。“周邊外交是中國外交的一大支柱,東亞又是世界上經濟最活躍的地方。隨著中國經濟迅速增長,我們也希望我們的鄰居富起來,這個富裕的過程是一種互利合作的過程,也是互利共贏的過程。”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