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邀請中央民族大學副校長喜饒尼瑪、中央黨校教授胡巖、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長助理扎洛、藏研中心科研主任廉湘民就西藏有關情況答記者問。中國社科院民族研究所所長助理扎洛說,包括西藏在內的各藏區從來不是一個單純的藏族聚居區,從經濟生活形態上來講,藏民與其他各民族是互補的。針對很多國外媒體關心的西藏農民是否在經濟發展中被邊緣化的問題,扎洛說,藏族人的就業機會不僅在傳統行業沒有受到影響,還在新興行業中得到了拓展。 中新社發 富田 攝
|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日電 (記者 徐長安)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所長助理扎洛二日表示,現在西藏農牧民的收入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其中市場化的成分正在不斷增加。
扎洛在此間國新辦記者會上披露了社科院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課題組的研究成果。在過去八年中,該課題組在西藏一百二十個村莊進行調查,歸納認為現在西藏農牧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于農牧業、采集業、非農就業和服務業四部分。
“農牧業依然是西藏農牧民主要的收入來源,但是現在市場化的成分正在不斷增加。”扎洛說,藏族有商業的傳統,原先主要是將自己的剩余產品拿出去進行交換,現在有了一些變化,有些人根據市場利潤的導向調整生產,與傳統經濟相比,有新變化。
他舉例說,在一些藏區有一些短期育肥羊,農牧民把一歲的羊買回來后,在家里用飼料喂養,一年以后,等羊體重有所增加就賣出去。這種生產已經不再是為了自己食用,而完全是為了市場。
扎洛認為,青藏鐵路通車后,西藏一些農產品可以運到內地市場上銷售。以前是一家種油菜、土豆等各種農產品,每樣都種一些,但現在針對市場上需要的產品,他們集中種一種農作物,再通過貨幣購買其他的必需品。
扎洛說,不能簡單地說在就業和收入領域,藏族人被邊緣化了。在藏人擅長的領域中,也有很多的藏族企業家,漢族、回族也給他們打工。
扎洛同時指出,藏區各族人民在經濟是互補的。藏區農牧民在經濟上從來都不是獨立的,因為牧民不種糧,必須依靠農業才能生存。漢族種糧,牧民有畜產品,他們之間必須有交換的關系,生活才能延續下來。而回族人善于經商,在中間起溝通作用。“所以西藏的多民族共處,實際上有經濟互補性的因素。”(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