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6日電 新一期《求是》刊發國家減災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師范大學常務副校長史培軍反思今年初中國雨雪冰凍災害的文章。文章分析了今年年初中國低溫雨雪冰凍巨災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面對國際減輕災害風險戰略與行動的新趨向,著眼全球變暖造成的巨災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增加,中國加快建立巨災風險防范體系、全面提高國家和全社會的抗風險能力已迫在眉睫。
文章為此提出三點具體建議:
1.制定綜合減災戰略和減災規劃
加快完成減災戰略的轉變。首先,在已有的部門或行業減災工作基礎上,形成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綜合減災體系,整合減災資源,防范各類災害,做好災害發展各個階段的減災工作。其次,全面構建災害風險的轉移機制,大力倡導開展災害保險、再保險,利用各種金融手段,提高巨災風險的轉移能力。第三,加強社區和區域綜合減災工作,在國家綜合減災框架下,高度關注高風險地區的綜合減災工作,全面提高高風險地區巨災風險綜合防范能力。第四,在突出應急能力建設的同時,高度關注備災能力和災后恢復與重建能力的提高,使減災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相結合,協調發展與減災間的矛盾,全面提高包括政府、企業、社會與公眾的減災能力。
全面實施各項綜合減災規劃。全面實施國家“十一五”綜合減災規劃、國家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實施大型企業綜合風險防范工程;在涉及減災的各個行業和部門全面實施減災專項工程規劃的基礎上,選擇大都市連片區、重要農業生產基地、重要基礎工業生產基地,制定和實施巨災風險防范規劃。
2.建設綜合巨災風險防范體系
建立國家綜合巨災風險金融防范體系。借鑒國外成熟經驗和做法,在政府特殊財政和稅務政策的支持下,建立巨災分擔的補償機制。
建立區域巨災風險防范體系。制定全國綜合災害風險防范區劃,整合政府、企業和社區減災資源,形成集發展、減災與風險轉移為一體的巨災風險防范模式。
大力創新國家巨災風險管理制度。首先,在進一步強化國家減災委員會的綜合協調職能的基礎上,建立健全地方各級綜合減輕災害風險的協調機構,完善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綜合減輕災害管理體制。第二,強化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的綜合減輕災害風險的運行機制,即統籌災害風險監測、預警、應急保障、救助儲備、科技支撐、人才培養、知識普及和巨災風險轉移等運行管理,形成總體規劃、資源優化、各負其責、系統聯動的運行機制。第三,加快推進綜合減輕災害風險法制的調研和起草,加強對已有減輕災害風險法律的修訂,為全面提高綜合減輕災害風險、防范巨災風險能力,提供堅實的政策法規保障。第四,加強國內與國際減災工作的協調,促進綜合減災、防范巨災風險國際合作,全面提升國家減災外交的能力。
3.加強應對巨災的能力建設
加強應對巨災的機構建設。國務院為應對此次巨災組織了一個臨時機構,但這只是一種臨時舉措,考慮到今后由極端氣候事件引發災害的次數將上升,國家決策層應考慮設置一個相對穩定的、高層次的組織架構,實行特殊的編制和特殊的領導與組織結構,使其真正有能力處置巨災。
加大應對巨災的資源儲備。在國家已建立救災物資儲備庫的基礎上,各級政府應加強備災能力的建設,特別是應對巨災的物資和裝備。
促進應對巨災的科技進步,加強應對巨災的國際合作。應結合國情積極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完善我國巨災應對的政策體系、技術體系、社會動員體系等。
加強對巨災的深入研究,完善巨災應急預案。廣泛收集國內外巨災及其應對的案例,通過深入的對比分析,掌握其形成的機制和影響過程。此外,要深入分析以往應對巨災的經驗教訓,全面評估已經啟動的各種應急預案,充分吸收國內外對巨災的研究成果,科學制定巨災防范的對策和巨災應急預案。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