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全國律師工作會議在京結束。然而,由此引發的對律師這一行業的關注,還在延續。
據會議透露的數字,目前,我國的律師隊伍發展到了14.3萬多人,有3415名律師當選為各級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公職律師達到2649人。
在十年前或者更早些時候,談到律師的身份或者地位,絕大多數人會羨慕不已,但是現在的情況卻大不一樣了,隨著律師數量的不斷增多,律師與社會交往的頻率增多,人們對律師的認識產生了變化,也有了各種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還沉浸在關于律師職業的種種傳說當中,認為律師必定坐擁香車豪宅,瀟灑自由,有些人卻對律師的地位及身份不以為然,認為律師只不過是追逐利益的商人;有些人認為律師是追求法律正義的勇士,有些人卻認為律師扮演的是“替壞人說話”的角色……
那么,在現實生活中,中國律師工作和生活的真實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現實是,并不是每一個律師,都像人們想象得那么富有。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王凡透露,據有關部門統計,中國律師的平均收費不如出租車行業,年毛收入不足10萬元。上海市律協一項調查顯示,全市律師28億元總收入中,80%的收入由20%的律師創造。廣東省的調查結果是,律師收入呈金字塔式,10%處于頂端,約20%處于偏上,而70%以上的律師則生活艱難。重慶市律師執業報告中,部分律師特別是青年律師,一年收入不到兩萬元。江浙一些地區,執業第一年的律師月薪只有1000元。律師行業的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嚴重,已經是一個普遍現象。
現實是,律師并不像電視劇中描寫的那樣瀟灑風光。
在各種民事活動中,律師的身份僅僅是一個民間人士。周旋于各種機構及人員中間,律師們總是如履薄冰,舉步艱難。追求法律正義,還是干脆做成商人,兩方面的沖突時刻在煎熬著他們。由天使變成魔鬼,往往只有一步之遙。
現實是,還有相當數量的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律師。
在我國,很多人還是以為律師就是“替壞人說話”的,甚至有一些人還會采取過激行為報復律師。
現實是,一方面,律師數量急劇膨脹,一方面,律師資源的分布卻很不合理。從全國律師的分布看,超過半數的律師集中在大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
像中國許多領域一樣,律師行業也呈現出了濃重的中國特色。然而,不管現有的情況是喜是憂,中國的律師業作為一個方興未艾的職業,經過二十多年的不斷發展和壯大,呈現出了美好的前景。
越來越多的律師開始站出來,挑戰涉及公共利益的不合理現象;越來越多的律師開始參與到國家立法中;越來越多的律師認真履行法律援助義務,積極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工作……
即將于6月1日起實施的新修訂的律師法,開始更多地強調律師的公共責任心,特別指出律師要發揮“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的職責。另外新法對于律師職業豁免權、會見權、閱卷權、調查取證權等諸多權利也作出了新的規定。
我們有理由相信,律師行業的發展前景必是風光無限。
律師行業就是一根雞肋
初見王宏斌律師,真的很難把他和港臺劇中的那些大律師們聯系起來。一件休閑的夾克,一條灰色的牛仔褲,連根領帶都沒打。
王宏斌笑言,許多人一提起律師,馬上聯想到香車豪宅,有些初次接觸律師的人甚至會好奇地問:“你們出庭也戴假發嗎?”
“律師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風光,律師就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而已,惟一不同的是,律師憑借的是法律的技能。”王宏斌坦言,有些人羨慕律師時間自由、金錢自由,自己是自己的老板,但這些往往是奮斗大半輩子的功成名就律師的寫照。對于大部分律師來說,律師有時候就是一個混口飯吃的職業。
從2001年踏入律師業大門,王宏斌先后在陜西的3個律所執業。他告訴記者,有些剛入門的實習律師,一個月也就賺1000多元。家在西安本地的還好說,吃和住還可以靠父母。有的家在外地的,租個五六平米的“鴿子樓”,每月就要花費七八百,剩下的錢也就夠填飽肚子了。
剛入門的律師壓力不僅來自薪水,更來自案源。沒有案源,雖然每天都能正常上下班,但是心里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慌、發毛。“畢竟,人不能去喝西北風。”王宏斌說。
當然,王宏斌離那個青澀的時期已經漸行漸遠,經過7年的摸爬滾打,他已經在西安買了房子,目前正準備物色一輛像樣的小汽車。
“其實,我現在正處在一個瓶頸期,沒有那些著名律師大富大貴,也不像那些剛入行的舉步維艱。”王宏斌告訴記者。
王宏斌目前的收入可以達到一個月五六千元,在西安這個西部城市,已經算是白領了。但這個白領也不是那么好當的,加班對于他來說,就是家常便飯。
研究法律條文,分析案情,搜集證據材料,撰寫司法文書,解答法律咨詢……王宏斌一口氣說了許多律師每天要面對的工作,“我們就像是一個不知疲倦的陀螺,一開始,就不知何時能夠停下來,有時為了一個案子,會加班到凌晨兩三點。”
有一次,王宏斌去外地辦案,一去就是大半個月。其間知道自己的娃發燒了,高燒40度不退,心里干著急使不上勁,因為那一頭還有當事人的命案懸著。
“如果僅僅是工作壓力,咬咬牙還是能夠克服的。最讓人感覺不爽的就是有些行政部門的蔑視和不配合。”說到這里,王宏斌的語氣有些無奈。
2003年在某省的一個農村發生了一起投毒案件,罪犯在一瓶娃哈哈礦泉水里放入了毒鼠強,導致兩名兒童死亡。公安機關通過偵查,懷疑是鄰家的一名農夫所為。一審時這名農夫被判死刑。
“我是二審時接手的,一讀案卷,就感覺這起案件非常棘手,并且疑點很多。”王宏斌說,“本著對當事人負責和對生命權的尊重,我開始調查取證。”
然而,調查取證的道路一波三折。到行政機關查詢,工作人員說拿鑰匙的人出差了。去司法機關請求配合,工作人員說沒空。王宏斌告訴記者,現在很多人還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律師,認為律師喜歡挑詞架訟,動輒慫恿、鼓勵、幫助當事人起訴,破壞了穩定。
“實際上,法律要求的就是不偏不倚地對待每一個人,無論原告或是被告,無論有罪還是無罪。”王宏斌說,律師的存在,正是為了更好地保障法律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人。
“有時覺得,律師行業就是一根雞肋。吃不飽,又餓不死。有人當作救世主,有人當成掃把星。”王宏斌感慨道。(記者 徐偉)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