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媒體公開述職打破了層級制、采用了扁平化的溝通方式
毋庸置疑,干部公開述職具有廣泛性和直接性的特點,有助于密切干群關系。營造和諧的黨群干群關系,離不開切實的民主。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人民群眾了解政府和各級干部工作、實行監督的“主渠道”,但是,人大代表畢竟有限,“代表”也不能變為“代替”。人民群眾僅僅通過自己的代表了解政府和干部工作情況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其它形式作為補充。何況,我國人大制度在一些具體環節還需要完善。有的地方,群眾對自己選出的人民代表都不夠了解,又如何能通過人民代表了解和監督干部。干部通過媒體公開述職,直接面向社會,每個公民都可以親身直接了解政府和各級干部工作,使社會主義民主的直接性、廣泛性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干部公開述職使群眾在行使監督權的同時進一步了解干部的工作,增強了對干部的信任,密切了干群關系。一個真正為老百姓辦事的干部,符合工作實際的述職是會增加自己的威信的。
利用媒體公開述職充分運用了現代科技手段,打破了層級制、采用了扁平化的溝通方式,把黨的群眾路線的政治優勢和現代媒體傳播迅速、覆蓋面廣的特點結合起來,使信息的傳播、反饋準確、及時,防止客觀和主觀的誤差,是一種適應現代社會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新的民主溝通方式。在當代中國,幾乎所有城市和相當一部分農村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此舉也可以形成民主的氛圍,調動起群眾的參政議政熱情。
公開述職是否會成為干部的“政績秀”
真正的政績是干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更不是吹出來的。干部的政績究竟如何,群眾最清楚。群眾可能不具備科學評價干部政績的專門知識,也不可能通過短時間的述職全面了解一個干部的全部工作,但是此舉可以使群眾對干部的政績有直接的感受。老百姓可能不懂某些統計方法和經濟計算公式,但他們懂“菜籃子”、“米袋子”,能識別環境污染和藍天白云。“聽其言、觀其行”,是他們了解干部的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可能確有個別領導干部有不實事求是之心,想嘩眾取寵之意,意在借公開述職之機自我吹噓。但在眾目睽睽之下,把擾民項目說成愛民工程、把臭氣熏天說成山清水秀,如此的虛假政績和浮夸作風必然會暴露。
群眾對干部工作中的不盡如人意之處可以諒解,但對虛假政績則極為反感,更不能容忍領導干部的不誠實。西方公眾對政治家最嚴厲的批評是,“I don’t trust him”(“我不信任”)。這意味著他徹底了公信力。在民主制度下,干部一旦失信于民,離下臺也就不遠了。從這個意義上看,公開述職也是對干部誠信品德的檢驗,非但不會助長吹噓政績和自我表功之風,反而是公眾全面考察干部工作和品質、對干部進行黨的群眾路線和實事求是作風教育的好方式。
在實踐中,黨管干部原則被曲解為上級管干部、甚至是“一把手”管干部,群眾的民主權利被虛化了
領導干部公開述職是干部工作走向民主的重要一步。干部作為人民的公仆,需要向人民負責、接受群眾監督。然而,長期以來,干部工作方面權力過于集中、民主不足、信息不公開等缺點較為突出。在實踐中,黨管干部原則被曲解為上級管干部、甚至是“一把手”管干部,群眾的民主權利被虛化了。干部的工作情況一般只向黨組織和上級匯報,不對普通群眾“亮底”。考察干部政績時,對征求群眾意見缺乏有效的形式。干部級別越高,群眾越難以對他的政績發表意見。由于自由主義、好人主義、關系學的盛行,有些領導在反映群眾對某位干部的意見時還替其文過飾非,把干部的自我述職(有的成為自我表功)層層上交。到最后,上級組織對干部的考察幾乎等于干部的自我評價,內容難免存在失真。
民主是與公開相依為命的。政務信息不公開,群眾對干部履職情況知之甚少。干部在任期內干了什么、干得如何,人們不甚了了,更難以實行有效監督。正是干部管理體制上的缺陷導致個別素質不高的干部對群眾意見充耳不聞,出現了“只要上面一人滿意、不怕下面萬眾生氣”的現象,使“主人”和“公仆”的關系被顛倒。領導干部公開述職,群眾可以對其提出問題,也可以進行評價,這就能讓干部真正感到,自己的工作情況群眾是能夠了解的,是有發言權、批評權的,也促使干部更加努力工作,盡公仆的職責。
應形成規范和制度,避免“三分鐘熱度”的出現
民主生活不怕小、只怕空;民主進程不怕慢、只怕停。推進民主化應當沿著這個方向繼續探索。
作為一項新事物,干部公開述職需要進一步完善。比如,提前發出公告,介紹述職干部主管工作范圍,讓群眾盡可能多地掌握有關信息;科學安排述職時間,多留些時間給群眾提問題、出建議;詳細收集各界對述職的反映,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并反饋給本人;制定對述職的評價標準,幫助干部提高述職質量,引導群眾理性、客觀地評價干部述職;逐步把群眾對干部述職的評價納入民主測評、增加民主測評的科學性、真實性等等。應在總結經驗基礎上形成規范和制度,避免“三分鐘熱度”的出現。
干部公開述職與其它措施相結合,才能夠真正地擴大民主,使我們的干部真正讓人民放心、滿意、擁護。
(作者為北京黨建研究基地首席專家、教授)
各方聲音
“公開述職就是要把官員的辦公室搬到群眾眼皮底下,哪個官員干了什么,做得怎么樣,要讓老百姓瞧得明明白白,然后再由老百姓來說他干得好不好。以往官員的述職內容是什么,老百姓根本不知道,也沒法評價,這不利于公眾的監督,也不利于知情權的實現。‘向人民述職、讓人民評價’增加了民眾的參與性和監督評議的廣泛性,通過這種官民溝通,讓老百姓自己去挑選自己喜愛的官員。”
(中共河南省漯河市委書記靳克文)
“我不怕在公眾面前講自己的不足,工作是有目共睹的。”
(中共江西省贛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駱炳峰)
“陽光是最好的殺毒劑。對政府部門而言,這種述職會對促進政府工作透明化、提高執政能力有積極意義。”
(河南農業大學法律系主任 楊紅朝)
“作為市民代表,我提了一個有關城市建設和征地拆遷的問題,市政府領導當場給了我滿意的答復。有這么一個平臺能和市長、副市長面對面交流,我覺得這種形式非常好。”
(贛州市市民 袁 輝)
“如果要讓老百姓參與考核打分,就不該只采用這種你講我聽的電視述職,必須敢讓我們當場質疑、開火。領導干部和我們有了互動,才會產生做好工作的內在動力。而且,官員公開述職后如何行動才是問題的關鍵。讓官員走下電視屏幕,深入基層與群眾面對面雙向互動,這樣的民主監督效果可能更好。”
(贛州市市民 張新華)
“不少官員執政很多年都是‘清正廉潔’的光輝形象,只有在落馬時才露出真面目,誰能保證他不是走走過場、作作秀、應付差事?會不會說是一套,做又是一套?述職本應該重點交代履行職責的情況,但我聽完還是發現一般的規律都是成績顯著,結尾處捎帶著幾句繞彎子的不足,官話套話多,難免有作秀之嫌。”
(漯河市市民 李 林)
(姚 桓)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