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人李國福死了,一時議論紛紛。
人們關注李國福的死因,是因為他曾多次舉報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違法占用耕地、修建豪華辦公樓等問題。
李國福究竟怎么死的?相信司法機關自會依法作出專業鑒定。
但不管他的死因如何,另一個問題卻由此浮出水面:所舉報的豪華辦公樓問題,多年未見相關部門查處回應。這是為什么?
潁泉區是個財政窮區,但區行政辦公中心仿照美國白宮,建得極是豪華而招搖。更富諷刺意味的是,大興土木興建“白宮”之時,對面一所小學,因無錢改造危房,向海外申請了國際援建資金。
豪華辦公樓與破舊學校,就這么明擺在那里,還用得著經“舉報”才被有關方面知曉?
奇怪的是,進進出出那么多干部,多年以來對此處之坦然。“白宮”從立項到修建,一路“綠燈”,負責審批、監督的部門,何以沒有提出異議,難道是反對無效?
幾年來,面對媒體質疑,面對當地百姓的不滿,始終未見相關方面正面回應,更別說提出問責。倘若是“不屑”回應,那么,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言猶在耳,難道充耳不聞?對群眾的表達與監督如此漠視,是不是有怠政之嫌?去年中紀委、監察部把建豪華辦公樓作為整頓的重點,有關部門為什么就沒有去認真清查?
其實,“白宮”被群眾舉報并非是個案。有資料顯示,2003年至今,全國檢察機關受理各類舉報線索近103.5萬件,查辦職務犯罪的線索70%來自舉報。這么高的舉報成果,卻讓人無法開顏。相比之下,舉報人往往處于弱勢。全國每年都有舉報人致殘、致死案件發生,而且有上升的情況,這應引起人們的重視。
類似事件的發生,無疑損害了阜陽的形象。2004年,阜陽多名貪官被判刑;2005年,阜陽發生震驚全國的法院腐敗窩案;2006年,阜陽市中級法院前后三任院長相繼落馬。難怪舉報人李國福被宣布“自縊”時,公眾幾乎本能地選擇質疑。
一連串“前腐后繼”事件發生,說明一些地方反腐工作恐怕要經過刮骨療毒之痛。知恥近乎勇,于阜陽而言,重塑形象的要義首先是透明、公開的依法行政,是監督制度的剛性運行,是對群眾“四權”的充分尊重……(吳 焰)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