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主席暖春之旅的重要行程之一是訪問日本古都奈良,參觀奈良的法隆寺和唐招提寺。這是一次探訪中日古代友好交往歷史的文化之旅、友誼之旅。
中日文化同源,奈良是個象征。奈良在日本中南部,是日本文化的發祥地。奈良是公元710年仿照中國唐代的長安城修建的“平京城”,直到784年都是日本的首都,在74年中先后有七代天皇在奈良主政。如今,奈良被稱為日本七大城市之一,由于保存有東大寺、法隆寺、唐招提寺等名寺古跡而被列入世界遺產,成為中日兩國古代友好交往最寶貴的歷史見證之一。
唐代中國的佛學、建筑、醫學、詩歌曾是日本古代文明的重要源泉。法隆寺始建于公元607年,是日本圣德太子當政時修建的。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其中11座建筑修建于公元8世紀前后,體現了中國古代佛教建筑與日本文化的融合。日本古代定都奈良后曾向中國派出遣唐使和留學生、留學僧。唐招提寺更是中日友好交往歷史的見證。它是唐代高僧鑒真(公元688—763年)東渡日本后,于公元759年開工修建的,具有濃郁的中國盛唐建筑風格,已被確定為日本國寶。當時,揚州的鑒真和尚受日本留學僧之邀赴日傳道,五次東渡失敗,雙目失明仍矢志不渝。754年第六次東渡日本,終于到達奈良,把中國的佛學戒律、建筑學、醫藥學等介紹給日本,直到長眠于奈良,為日本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其后,日本古代高僧空海于公元804年到長安留學,帶回大量經書,建立日本真言密宗,醍醐天皇賜為弘法大師,使佛教在日本進一步弘揚光大。
至今,中國傳統文化精髓仍然是日本民族的精神食糧。《論語》、《孟子》、《老子》、《莊子》等譯著在日本的書店中常年暢銷不衰,甚至連明代作者洪應明所著《菜根譚》也成為近年最搶手的暢銷書之一。各種版本的《三國演義》家喻戶曉,連《楊家將》也成為日本當代作家手中的創作題材。在日本,學習漢語的人不斷增加,據報道現約有200多萬人,僅次于學習英語的人數。在日本,約600所大學和550多所高中開設了漢語課程。截至去年,日本在各大學設立了10家孔子學院。日本許多人學習漢語是出自個人興趣和對中國的親近感,而中國古代文明留在日本的名勝古跡也發揮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
去年底福田首相訪華時,特地前往孔子的故鄉曲阜參觀,向世界表明中日兩國文化同源,并且有“和為貴”等共同價值觀,增進了兩國之間文化的認同。這次胡主席到訪奈良,又使1200多年前興建于古都奈良的唐招提寺重放異彩,使鑒真和尚留下的中日友好佳話更加廣為人知。回顧中日友好交往的這段歷史,更加堅定了雙方在新世紀構筑全面戰略互惠關系,共同為亞洲及世界和平發展做出貢獻的決心。
在本文結束之前,筆者謹獻上一首小詩作為此次胡主席暖春之旅的紀念:中日交往兩千年,文化淵源一線牽。空海長安學密教,鑒真奈良授真傳。富士終年積瑞雪,長城四季捍關山。暖春之旅貫東海,再譜華章佳話添。
(劉江永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