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單位需要多少海事衛星設備,我們就提供多少,全力滿足抗震救災需要,為災區架起與外界溝通的通信通道!5月14日22點,剛剛籌集完救災單位今夜需要的21臺海事衛星設備的中國交通通信中心副主任殷林,終于抽出時間接受新華社記者的采訪。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的7.8級強烈地震,造成災區手機、電話等常規通訊全部中斷,地震災區與外界失去聯系。在幾天來的抗震救災中,一種不受地震災害影響的通信設備——海事衛星出現在公眾面前。殷林說:“到14日21時,我們已經為抗震救災單位提供了151臺海事衛星通訊設備,今天夜間將再有21臺提供給需要的單位。15日早晨,我們還要給需求單位再提供近50臺!
幾天來,來自災區的新聞文字稿、圖片、視頻均是通過救災人員攜帶的海事衛星設備傳出來的,其中,新華社播發的第一張震中照片,就是通過海事衛星傳回總社的?拐鹁葹娜藛T之間互相聯系、與外界聯系和與震中聯系,均使用的是海事衛星設備。
為什么海事衛星設備在地震破壞了電訊設施的情況下能使用呢?殷林解釋說:“常規的手機、電話等通訊設施的暢通,必須依賴地面設施,如光纜、光纖、電線桿、基站等,這些地面設施在地震中遭到破壞,失去通訊功能,這是地震災區與外界失去聯系的主要原因之一!
與常規通訊不同的是,海事衛星設備不使用地面通訊設備,有一個如同筆記本大小的終端設備,把信號發到空中,由空中的海事衛星系統接收后,再通過海事衛星系統把信號傳輸到目的地。
殷林介紹,交通部中國交通通信中心14日分兩批為災區提供了海事衛星設備,用于指揮抗震救災工作。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應中國交通通通信中心要求,為中國震區增加2倍衛星信道資源,大大提高了海事衛星設備的通信能力。他解釋說:“公眾在收聽廣播電臺主持人與災區記者之間的通話時,經常聽到‘信號不好,聯系中斷’,原因是海事衛星通道狹窄,容納的通話量小。增加2倍信道,如同把空中信號通道加寬了2倍,今后,通話質量將提高!
殷林介紹,災情發生后,中國交通通信中心緊急成立應急保障工作組,由通信中心主任楊洪義任組長。5月12日連夜準備海事衛星設備;安排北京海事衛星地面站運行及客服部門實行雙崗值班,加強對災區通信情況的監測,保障設備運行正常和通信暢通。中國交通通信中心已派出3批技術人員隨專機赴災區,現場隨時為救災通信工作提供技術支持保障。目前,交通、衛生、公安、電力、部隊等救援隊伍及媒體使用的通信設施,都是中國交通通信中心提供的。
殷林說:“中國交通通信中心與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緊急聯絡溝通,得到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支持!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于1979年成立,總部位于英國倫敦,旨在為海上用戶提供遇險安全通信和常規衛星通信服務,有成員國89個,中國是成員國之一。
殷林介紹,通信在搶險救災工作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是確保災區信息及時反饋的重要手段,是救災工作指揮、協調、組織的重要保障。目前,海事衛星電話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提供全球、全天候、全方位衛星移動通信和遇險安全通信的通信手段, 海事衛星電話為應急而生,在急難險重領域特別是常規通信手段受到破壞時,海事衛星不受氣候、地域的影響,能夠為人們迅速搭建起“應急指揮部”“新聞第一線”, 滿足人們高速數據傳輸、圖像和話音的需求,用于指揮抗災,對外順暢披露災情。
中國交通通信中心隸屬于交通部,是由中國國務院批準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簽字方和投資者,也是目前被授權經營和管理中國境內海事衛星業務的唯一運營商。中國交通通信中心有著二十多年的衛星通信運營經驗,并始終引領國內的衛星前沿通信技術。
殷林表示,經過多年建設,中國交通通信中心擁有很強的海事衛星系統運營支撐平臺,培養了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隊伍,具有豐富的應對突發事件的通信保障經驗。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交通運輸部領導關于對抗災救災工作的總要求,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積極投身抗災救災工作,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重,完全有能力完成好這次救災通信保障任務。(記者 林紅梅)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