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二日電 題:資深地震專家呼吁關注土木工程減災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在人類遇到的無數次各種災害中,還有一類危害極大、影響極廣且迄今尚未被人類所認識、所注意的災害,這個災害就是“土木工程災害”。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原所長謝禮立研究員稱,從這次汶川大地震中應當汲取的教訓之一,就是減輕地震災害必須將重點放在土木工程減災方法上來,因地制宜發展有助于土木工程抗震的經濟有用的方法和技術。
謝禮立向中國工程院抗震救災專題研討會提交“汶川地震后的幾點想法”書面材料分析說,土木工程包括所有的建筑,地上和地下的土木設施,鐵路、水庫、隧道,各種港口、礦山、工廠等,土木工程災害產生機理是由于人們不當的知識(或缺乏知識)、不當的選址、不當的設計、不當的施工、不當的使用和不當的維護,而導致土木工程的失效和破壞乃至倒塌進而造成災害。
土木工程災害特點有二:一是土木工程是造成災害的主要載體,即所有災害必須首先使土木工程破壞或失效,再進一步釀成巨大損失,從這一特征看,地震災害是典型的土木工程災害;二是減輕這種災害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必須依靠包括選址、施工、設計、加固、維護和保養等土木工程方法,即減輕地震災害的最有效措施是正確的設防、設計、施工、維護和使用,靠土木工程方法解決問題。
這位資深地震專家稱,盡管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人提出“土木工程災害”概念,但這是符合科學原理的認識。強調“土木工程災害”,還要用正確方法指導防震減災實踐,將主要精力放在采用土木工程方法上,而不要寄托于目前或今后相當一段時間內做不到的地震預報上。
通過汶川地震應認識到:一要重視選擇人類居住環境,盡量選擇安全的地帶和地段,適當避開活動的斷層以及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等惡劣環境;二要重新審視和總結中國目前的防震減災體制、方針和思路,調整中國防震減災工作的技術路線等。他建議中國工程院組織有關專家制定一套有關城鄉防震減災能力的定義、標準及測定方法,以此逐一測定全國城鄉的防震減災能力,對減災能力低下的城鎮必須采取措施逐步增強,從現在抓起將有望在二○二○年以前有效提高全國城鄉防震減災能力。同時,在公共安全管理科學領域,中國工程院應加強“災害管理”學科工作。
謝禮立還特別指出,災前的預防工作做得越好,災后損失就越小。這次舉國一致救災,一方面說明中國政府以人為本思想深入人心、貫徹得力,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的防震減災工作還需要改進。(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