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就是我們的家,安全、實用,就地取材,我們自己動手蓋的,一分錢也沒有花。”23日下午,在廣元市利州區雪峰街道辦雪峰四組,樊開兵指著自己搭建的簡易房說。
全生態綠色住房
“雖然簡陋了一點,可這是全生態的綠色住房呢,一點輻射也沒有。”樊開兵風趣地說。據他介紹,地震中他家的二層樓房全部倒塌,家里一點東西都沒有搶出來。街道辦和村里的干部送來了礦泉水、方便面等救災物資,但卻告知帳篷十分有限,不可能每家每戶都能發放。
“房子倒了,人還在,自己想辦法吧。”在區民政部門的幫助下,樊開兵動手將自家門前屋后的樹木和竹子砍下來,街道辦送來了彩條布。僅用了一天時間,一間20多平方米的簡易房就成了!
不能坐等救援
與樊開兵家一樣,同一社的村民小組有10多戶按同樣的規格并列修成一排,村民楊建強正在簡易房外的空壩上用電動風車收曬小麥,他說:“光坐等政府救援不行,我們得自己動手,把有限的帳篷留給更需要的人。”
利州區雪峰街道辦事處主任徐濤說,這次地震,雪峰街辦轄區有980戶房屋完全垮塌,大多數房屋受損不能居住,而民政下撥的帳篷僅60頂。街道辦和群眾一起想辦法,考慮到靠近山區的地方,農民家家戶戶都有數量較多的樹木和竹子,于是決定就地取材,發動有勞動力的群眾自己動手,搭建簡易房,對一些缺少勞動力的家庭,政府組織工程隊突擊建設。
記者從省民政廳了解到,災區目前最為緊缺的物資就是帳篷。經過實地考查,利州區實施的這種辦法成本低,見效快,便于恢復重建,為群眾所接受。這種因地制宜、簡單易行的方法將在災區推廣。(宋開文)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