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汶川地震的震中映秀鎮接受媒體采訪,圖為現場緊張工作的大批中外記者。 中新社發 齊彬 攝
一名美國《紐約時報》的攝影記者,5月17日晚通過解放軍工兵部隊剛剛打通的由都江堰至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核心重災區映秀鎮的簡易公路進入映秀鎮采訪。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大地震,引起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災區內經常可以看到外國記者的身影。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
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 題:公開及時透明--中國傳媒爆發震撼力量
作者 閆曉虹
公開、及時、透明,如果未來人們在記憶中重新搜索審視汶川這場災難,一定會在頭腦中即刻涌現出這幾個關鍵詞。在政府的身體力行下,中國傳媒先聲奪人,爆發出無比震撼的力量。
災難降臨幾個小時后,數家中外媒體趕到災區。一些充滿“傲慢與偏見”的外媒在看待中國時習慣戴上有色眼鏡,而此時發回的報道也不帶任何偏激色彩,因為一切都清晰透明。
三十二年前唐山大地震的抗震指揮親歷者透露,當時許多事情連他們自己也毫不知情,中央發來的電報都寫著機密。因為處理遇難者遺體要趕做十五萬個麻袋,但這也是國家機密。
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的確今非昔比。五月十二日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國政府反映之公開之及時之透明令人贊嘆。
且不說過去幾天的、人們已耳熟能詳的一系列事件:胡錦濤總書記批示,盡快搶救傷員確保群眾生命安全;溫家寶總理親赴災區指揮;且不說軍隊全力搶救;民政和地震等部門不斷發布最新災情信息…… 單是現在進行時中的災區每一頂帳篷的去向、每一樁險情的通報及每一筆善款的管理……,一切的一切都袒露在明朗的聚光燈下。
公開及時的政府催生了透明快速的傳媒。
深入、獨道、準確、及時、毫不遮掩的有關汶川地震的報道正強烈沖擊著人們的視覺耳鼓。災情發生后,電視臺全天候直播,諸多媒體都派遣記者奔赴最前線。而新媒體網絡的觸角更是無所不在。
縱觀從遭遇非典疫情、洪澇災害,到南方冰災及此次大地震等重大突發事件的整體報道,中國媒體的日益進步顯而易見。
如此的公開及時透明使得信息在最短的時間里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從而保證救災更有效地進行;它使人心空前凝聚,獻血、捐款、爭當志愿者等民間自發活動絡繹不絕;它使謠傳遏止、恐慌消除、人心安定;它強化了國家的意志,給政府指揮抗災提供決策依據,政府史無前例地做出國家哀悼日這一深得民心的決定。
在這次令人震撼的報道中,許多記者都“失職了”。電視臺播音員在直播中聲音哽咽涕淚橫流;許多在前方的記者顧不上發稿而去搶救災民,背著受驚嚇的孩子翻山越嶺逃生……。其實這種“失職”正折射出一種人性的光輝,在這樣的光輝籠罩下,記者的天職能被更好地履行,傳出的報道更為感人。
有評論家甚至認為,這次汶川地震的中國媒介傳播將會載入中國乃至世界的傳媒史冊。(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