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eftp/2007/12/2007-12-13/U31P4T47D7993F967DT20071213101145.gif)
![](http://image3.chinanews.com.cn/08p/PhotoN/080530/080530206fa_3.jpg)
5月30日,“僑商心系災區 襄助萬人就業”行動在北京啟動。啟動儀式上,四川省僑聯代表介紹了災情和災區人員安置需求情況,中國僑商聯合會代表北京華商會、重慶華商會、江蘇僑商總會、廣東國際華商會、浙江華商會、四川華商會等七家僑商組織向廣大僑商企業家及社會各界企業家發出了開展援助災區群眾就業的倡議。到會的僑聯、僑商會及僑商企業家代表積極響應倡議,現場與四川省僑聯簽訂就業援助崗位意向13700名。圖為啟動儀式現場簽訂就業援助意向書。 中新社發 張勤 攝
|
中新社北京六月二日電 題:抗震救災要“輸血” 也要“造血”
作者 黃飛
由中國僑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舉辦的“僑商心系災區,襄助萬人就業”行動,五月底在北京啟動;顒蝇F場,北京、廣東等省市僑聯、僑商會及僑商企業家代表,與四川省僑聯簽訂就業援助崗位意向達一萬三千七百名。
面對四川汶川大地震這一國殤,海內外僑胞在悲痛中紛紛以各種方式援助災區。國僑辦五月二十八日的統計顯示,僑胞為災區捐款總數已達九億多元。此次“僑商心系災區,襄助萬人就業”活動的啟動,再一次彰顯僑胞在抗震救災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表達出了理性賑災的想法。
事實上,政府部門已經通過媒體,呼吁廣大民眾,要選擇正確的方式向災區獻愛心。畢竟,救災、災后重建需要較長時間,每個階段的情況都不同。廣大熱心人士應該根據救災需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支援災區;通過選擇理性的賑災方式,更有效地支援災區重建。
與向災區捐款捐物這樣的“輸血”相比,幫助受災民眾就業,更具“造血”意義。特別是當抗震救災的重點轉向災后重建后,“造血”尤為重要。它不僅能夠有效分擔國家在救災、災后重建方面的壓力,同時也能幫助受災民眾盡快從災難創傷的陰影中走出,回歸正常社會生活。
記者從重慶僑聯代表彭應吉那里了解到,在他們向僑商企業發出幫助解決災區勞動力就業的倡議后,有很多僑商向他詢問:“提供八、九個,甚至四、五個就業崗位,這樣數量不多的可不可以?”
事實上,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救災理念的誤區。救災應該量力而為,而不應該受“面子”影響。只要為抗震救災獻出愛心的,不論多少都值得肯定。如涓涓細流般的幫助,同樣能夠匯成愛的海洋。
此次中國僑聯聯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率先發出為災區解決就業的倡議,得到了許多僑商企業的支持,這對于國內甚至海外廣大有志于向災區奉獻愛心的企業,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中國人自古就有理性賑災的傳統!坝绣X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這一簡單明了而又充滿人性關懷的話語,傳承多年,其中所蘊含的現實真諦,仍值得今天的人們反思:用創造的思維來指導賑災工作,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各方面有利因素來賑災。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