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6月16日,全國共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457.32億元。北京市社情民意調查中心最近一期的調查數據顯示,95%的被訪者聲稱以各種方式援助過汶川大地震災區,但有6成的被訪者擔心善款被挪用,5成的人希望能公開善款的用途。
老百姓捐出的善款以及政府部門劃撥的救災、重建款項究竟會不會出問題?審計署的一組數據或許能給公眾信心:截止目前,共有近萬名審計人員正在對18個中央級單位、240多個省級單位、370多個地市級單位、2500多個縣級單位進行審計,審計覆蓋了重點地區和主要環節。
這也是我國審計部門第一次對突發事件進行全過程的跟蹤審計。
參與此次審計的審計署成都特派辦副特派員任承彝說,和傳統的事后審計相比,過程跟蹤審計更能在資金使用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向資金使用部門提出整改建議。但也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救災的資金和物資總是變動的,審計的工作量很大。
近萬人的強大審計陣容基本摸清救災錢款流向路徑
“這或許會成為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審計。”5年前曾參加過大姚地震抗震資金審計的審計署昆明特派辦楊恒田處長說,那年,對大姚救災資金的審計,是當地重建已經進入尾聲才開始的,而這次,審計起點則是地震發生數天后,未來還有至少持續8年的恢復重建,這個時間段,審計都會全過程介入。另外,以前的救災資金審計面也比較窄,而這次從中央到地方,大概涉及幾千個單位。
如果楊恒田的感受更個案一些的話,那么審計署社會保障審計司司長王中信則向記者描述了此次汶川大地震救災資金審計的全景圖。他介紹說,地震發生后3天,審計署就派出3個督導組到達災區,對救災物資的審計進行督察。很快,又組織審計人員首批進駐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民政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慈善總會等6個中央部門。
審計署的官員介紹說,新任審計長劉家義已經給這支龐大的審計隊伍下了命令:救災款物流向哪里,審計就要跟蹤到哪里、監督到哪里,不僅要查到省、市、縣,還要跟蹤檢查到鄉、村、人。
實際上,許多地方審計機關在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就介入到了救災款物的審計當中。在四川什坊,審計部門幾乎是與當地民政部門在一起辦公的,他們一邊利用自己的審計專長參與救災資金、物資流轉程序和規章的制訂,一邊開展審計監督。
和以往不同,這次審計不是審計部門的單打獨斗。審計署在5月26日公布了地震救災款物審計舉報電話和網址,向社會征集線索。目前每天可以收到舉報郵件40條左右,舉報電話約70個。而幾天前審計署發布的汶川地震救災物資審計第1號公告中的部分案例就來自群眾的舉報。這也是審計署第一次在審計過程中就向社會公告查實的問題。
據介紹,審計署有專人負責整理這些舉報信息,每天都要進行一次匯總,當天線索當天處理。即便是來源模糊、語焉不詳的舉報信息,也要通知給信息中涉及的有關審計組,供其參考。對具有一定可查線索的信息,尤其是對某一類問題舉報集中的,及時通知審計組查實,并要求審計組必須作出回復,出具具體的調查結果。
秋后算賬并不是目的 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據介紹,此次參與審計的機構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審計署;審計署派出局、審計署特派辦與各省審計廳;基層審計機構。流程是——
審計署負責統籌指導,審計署派出局主要負責對中央單位的審計。
審計署派出局在核實中央單位接收救災款物的信息之后,查實這些款物的流向,隨后須將有關信息通知給審計署特派辦、地方審計廳;特派辦、審計廳接到通知后,再趕往具體地點對這一批款物進行核實、查對,隨后將有關信息備案,并將款物流向的具體信息再通知基層審計機構。
任承彝是審計署成都特派辦副特派員,在此次四川地區的救災款物審計中負責綜合協調。他介紹說,這次審計一改以前“事后審計”的方式,采取的是事中審計、全過程跟蹤審計的新型模式,力求提高審計的時效性,提高救災款物的使用效率。秋后算賬不是目的,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任承彝說,過程審計最大的挑戰就是,一切都在變動之中。比如,一開始大家都不清楚,究竟哪些部門與救災款物相關,在把住了民政、紅十字會幾個重要渠道之后,慢慢地又發現至少20多個部門都和救災款物相關,然后又向這些部門滲透。
另外,以往的事后審計,物資和錢款都已經在賬面上,審計就是從賬到賬;而現在,有大量的款物還在運動中,這就要求審計人員要在現場盤點一筆筆款物。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簡直就是工作中的一座大山。
任承彝舉例說,比如礦泉水這類物資,不同的捐贈部門用不同的計量單位,有用瓶的,有用箱的,還有用件的,有250毫升的,500毫升的,盤點非常復雜。即便這樣,審計也得向老百姓交本明白賬。最初,審計部門的登記表上,物資的種類只有8種,可后來發現,老百姓捐贈的東西太豐富了,物資的種類已經增加到15類。而第十五類“其他”中,還有豐富的內容。
目前四川省到賬的救災捐款已經超過60億元,財政劃撥的錢也超過60億元。也就是說,在四川,審計人員要守住這100多億元。從5月下旬四川省聯合審計組進駐和救災款物相關的20多個部門以來,已經向相關部門提供了14條審計建議,大多是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制度建設和管理,確保救災錢物的高效使用。
救災物資的大量涌入,曾經讓有的部門應接不暇,有一個部門救災物資大量囤積。審計部門調查后發現,是接受、劃撥系統出現了“腸梗阻”,于是請來西南交通大學物流管理學方面的專家,幫助這個部門設計了一套軟件管理救災物資,科學手段的運用很快分解了囤積的物資。
除了管理系統的問題外,有一些細節的問題,比如藥品的存儲。一些特殊的藥品,應該在25度恒溫下保存,但一些部門的倉庫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時間長了會影響藥效。任承彝說,這些都是很專業的問題,審計人員不一定懂,但由于過程審計涉及救災物資的有效使用,這些細節都應被關注到。
據介紹,下一階段,審計將根據抗震救災工作的進展情況,關注的重點,是資金物資損失浪費和效益發揮情況。在分配環節,重點關注優親厚友等問題,促進分配的公開、公平、合理;在使用環節,嚴肅查處挪用、貪污、擠占問題。
免疫論試水
在審計署昆明特派辦特派員楊寧生看來,審計署此次救災款物的過程審計,實際上是新任審計長劉家義“審計免疫系統論”的首次試水。
因為有了前任審計長李金華的鐵面風格,自從今年3月劉家義被任命為審計長后,媒體就始終追蹤他,企圖“刺探”新審計長的風格。
從現有的資料看,劉家義幾次不多的內部講話,透露了他的審計思路。他認為,審計要成為國家“錢袋子”的免疫系統。
他曾屢次提及,現代國家審計作為國家的“免疫系統”,有責任更早地感受風險,有責任更準確地發現問題,有責任提出調動國家資源和能力去解決問題、抵御“病害”的建議,有責任在永不停留地抵御一時、一事、單個“病害”的同時,促進其健全機能、改進機制、筑牢防線。
在談到審計工作的重點時,劉家義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認為,審計工作的重點是切斷產生問題的“火源”,而不是只顧“救火”。不同時期,“火源”不一樣,審計工作的重點也就不一樣。現階段審計工作的重點是:依法揭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促進宏觀經濟健康運行;揭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現實利益問題,促進改善民生和構建和諧社會;揭露重大違法違規問題,促進反腐倡廉和依法行政;揭示行政不作為或亂作為問題,促進問責機制的建立和落實,促進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揭露重大損失浪費,推進生態文明和節約型社會建設;揭示重大體制性障礙,促進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體制和運行機制。
劉家義的“免疫系統”論得到了他的前任李金華的認可。李金華說,審計的發展歷經了幾個階段,最早只是對數據的真實、合法進行考量,之后發展到效益審計階段,不僅要關注錢花得對不對,更要關注錢花得值不值,而現在審計發展到了新階段,要對潛在的風險進行前瞻和評估。(劉世昕)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