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錦濤總書記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與網民在線交流后,基于網絡的民意表達得到了一次積極的回應。近日,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益派市場咨詢公司對2874人進行的調查顯示,67.1%的公眾認為互聯網的影響越來越大,已經“成為官方了解民生、體察民意的重要途徑”,61.7%的公眾認為政府重視與民眾的溝通與交往,這次總書記與網民的交流是“民主政治的積極實踐”。本次民調還顯示,56.8%的公眾認為這次交流“開了歷史先河”,說明中央對網絡民意的前所未有的重視;52.4%的公眾認為在這次交流之后,中國網絡會更有活力,網民社會參與意識會更強。
互聯網在民間社會的勃興已經是不可忽視的現實,但中國網絡會不會更有活力,網民社會參與意識會不會更強,尚不能下斷語。互聯網畢竟只是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生活;互聯網也畢竟只是人們表達意見的一個渠道,而不是全部的渠道;互聯網的管理畢竟還是和其他部門的管理一樣,會遭遇一些現實中的暗流。這就好比我們似乎熟稔的網絡民主一樣,核心詞應該是民主,而不是網絡。在網絡民主這個政治話語體系中,網絡是為民主服務的,網絡可以是民主的載體,卻不能是民主的根本。換言之,不是參與了網絡發言就實現了網絡民主,網絡民主歸根結底也是屬于民主的一種,不能也不可能脫離民主的基本要素而自成一派。
報道說,中國的網民數量已達2.3億,這股力量從最初的懵懂已經蛻變為今日的敢于針砭時弊、理性議政,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在社會各種問題和災難出現的時候,總會聽到網民們發出的聲音,其中不乏華南虎事件、廈門PX事件、重慶釘子戶事件等公共事件里發揮的關鍵性作用。但網友們的進步是不是已經完成了對網絡初級階段的跨越?是否已經完成了向網絡公民的轉變?在互聯網上,理性的聲音是否蓋過了那些所謂的網絡暴力、民粹主義?
確實不好下斷語。互聯網在中國是在一點一滴地進步,但這個進步并沒有一飛沖天,互聯網的江湖依然復雜無比,依然魚龍混雜,有時也泥沙俱下。作為一個較易采集信息的渠道,互聯網所展現的民意也是多樣的。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有效利用網絡民意呢?如果依據民意來施政,依據哪方面的民意呢?這是通向網絡民主的一個大問題,如果選擇性聽民意,那么也就會出現依據喜好選擇性施政和執法的現象了,這卻是和民主不搭界的。通向網絡民主的第二個問題是,網絡是個具有匿名性質的發言場,如果有人或者有組織刻意協調人手進行針對性發言和引導,那么,在此基礎之上形成的民意是否具有客觀公正性?如果不具備客觀公正性,不符合公共利益,政府是否要依此調整具體施政方略?通向網絡民主的第三大問題是,如何判斷網絡民意的公共利益屬性,判斷標準是什么,由誰來判斷,判斷本身的民主執行力如何?
從這些問題出發,中國的網絡民主事業不過剛剛有了一個好的開端而已。作為民主形式的一種,網絡民主在中國的民主事業中已經“出席”了,這當然是進步的表現。作為代議制民主國家,網絡議政平臺的搭建可以為中國社會各界提供一個新的議政渠道。但民主從來不是完美的,它只是迄今為止最不壞的形式,目前發現的最好的形式。因此,即便對于網絡民主本身而言,也還需要不斷地修正,警惕民主的走樣,從而推動中國特色民主事業的發展。(周虎城)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