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某分部在浙東沿海組織的一場衛勤裝備保障演練戰事正酣,一輛制氧車突然發生故障。正當官兵們急得火燒眉毛時,裝備生產企業維修人員及時趕到,很快使裝備“起死回生”。原來,接到報修電話后,東北軍用物資采購局迅速啟動應急搶修預案,聯系到生產廠家距演練地域僅50公里的一個維修點,僅用兩個小時就將配件送達部隊。
發生在不久前的這一幕,初步展現了東北軍用物資采購局利用市場資源打造后勤社會化保障網絡的效果。該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后遇到裝備故障,就跟我們的家用電器有了麻煩一樣,官兵只需拿出后勤售后服務信息卡撥通電話,維修人員就會上門服務,臨走前還不忘詢問你是否滿意。
8月28日,東北軍用物資采購局與29家供應商簽訂了價值4.5億元的采購合同,合同中正式寫入了產品“一般易損件在1-3年保質期內可免費更換,實行免費終身維護”的條款。更具深遠意義的是,這些供應商覆蓋全國各個省市的龐大維修網絡和人才將為我所用,一旦有事,召之即來,為戰斗力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保障。
至于實際效果,該局綜合計劃處處長楊合貴的解釋無疑是自信的承諾:“不管這批產品落腳到全軍哪支部隊,只要發生問題,我們都能在24小時內提供維修服務。”
除此之外,記者在這份合同上還發現一些與眾不同的配套措施。
為增強“終身保修”的約束力,他們除注重選擇信譽好、質量高、技術力量雄厚的大型企業外,特意在合同中與供應商約定交納5%-10%的貨款作為保證金;在合同之外簽訂了應急采購協議,具體到生產周期、產量、運輸時間、人員調配等一整套實施細則;在簽訂合同之前,就著手建立了一個供應商數據庫,截至目前,聯網后已囊括共計2000余家企業數十萬種產品和配件的詳細信息。
最能反映這種變化的一個例子,是在去年制度試行中出現的。某廠家制造的野戰方艙在南方投入使用后,因氣候潮濕漆面發生變色脫落,由于此前有終身維護的約定,該廠在反復維修損失上百萬元后,終于痛下決心將產品全部召回,改進工藝流程并選用更好的原材料,問題才得以圓滿解決。“巧用經濟杠桿,就能把市場壓力轉化成企業不斷改進質量的動力。”該局局長翟高潮告訴記者。
不過,比起官兵在平時得到的實惠,這套維修體系在戰時和部隊執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呈現的威力更加讓人稱道。采訪中,該局政委甘志凱對應急搶修預案的初次登臺津津樂道: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第四天,該局收到搶險部隊炊事掛車的緊急報修請求。短短10個小時內,多家企業的15名維修人員就從全國各地集結到災區,保證官兵和受災群眾當晚吃上熱飯菜。
這次成功演兵,無疑增強了他們的信心。據悉,該局在今年還準備進行幾次大規模集中采購,而“終身保修”將作為合同的一項重要條款長期堅持下去。(孫浩宗、李礪寒)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