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許,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 中新社發 黃增光 攝
|
北京時間2008年9月25日21時10分許,中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 中新社發 黃增光 攝
|
中新社北京九月二十五日電 題: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目擊“神七”飛天
作者 楊冰 齊彬
九月二十五日晚八時許,北京航天城飛行控制大樓,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當人們還沉浸在奧運成功的激情和歡樂中時,歷史的指針又悄然指向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神經中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擔負著載人航天飛行任務的組織指揮、軌道計算、分析決策、信息交換、事后處理、飛行器長期管理的重任。自一九九六年組建以來,他們已圓滿完成了自“神舟”一號到“神舟”六號飛行任務。
進入飛控大廳,正前方,四塊大屏幕幾乎占據了一整面墻,屏幕上方清晰地標示著不斷變化的北京時間、任務時間和準備時間,它們與百余個顯示工作站,構成了整個飛行控制工作的核心平臺。
最右側的大屏幕,壯觀畫面映入眼簾:大漠戈壁,燈火如晝。巍峨的發射塔架擁抱著挺拔的巨型運載火箭,“神舟”七號緊緊依偎其中,只待沖天一嘯!
中間的兩塊大屏幕上,顯示著色彩斑斕,足以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曲線和數據。蔚藍色全球陸地和海洋版圖分布其中,位于世界各地的測控站閃爍著亮光。最左側的大屏幕上,則顯示著飛船內的圖像信息。
航天員翟志剛、景海鵬、劉伯明安然斜倚于飛船返回艙的座椅,乳白色的航天服上,鮮艷的五星紅旗格外醒目。三名航天員在艙內做了一系列起飛前的準備工作,整理裝備,調整了坐姿,然后用束縛帶把自己仰臥著固定在了座椅上。
身著藍色和白色工作服的科研人員均勻分布在五排顯示工作臺前,他們密切關注著發射前的各種狀態。各測控站點洪亮有力的報告聲,在飛控大廳里此起彼伏,發射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時間在一分一秒中悄悄滑過。突然,一個急促的聲音傳來:“一分鐘準備!”
“十,九,八,七,六,五……”“點火!”“起飛!”
長征二號F型運載火箭像一條巨龍,噴射出一團桔紅色的烈焰,頃刻間,托舉著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拔地而起,直刺蒼穹。
來自四面八方的地面測控站和分布在三大洋上測量船上的數據,源源不斷地匯聚到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洪亮有力的報告聲接連不斷:“發現目標!”“跟蹤正常!”……
船箭飛行一百二十秒后,位于火箭頂端的逃逸塔分離,這是火箭第一個分離動作。
大屏幕上,不斷跳躍著從各測控站傳來火箭和飛船的飛行參數。
“神舟七號報告”,航天員翟志剛的聲音傳來,“儀表顯示整流罩正常分離……”
“北京明白!”總調度一邊與航天員通話,一邊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顯示器上刷新極快的數字,關注著飛船的一舉一動。
幾分鐘后,大廳里再次傳來航天員的報告:“神舟七號報告,船箭正常分離。完畢!”隨后,一串長長的數據注入計算機。飛控大廳遙控機房內,軟件專家歐余軍沉著果斷地按下了發令鍵,向飛船發出第一條極其關鍵的指令。
此刻,位于飛控大廳后側的計算機終端機房內,科技人員正全神貫注地收集從各測控站發來的數據,緊張地進行軌道數據處理,確定初始軌道根數,密切監視著船箭的飛行狀態。
船箭分離約二十分鐘后,軌道專家唐歌實準確地算出了精確的飛船入軌參數。
入軌后,飛船捕捉地球,建立軌道運行姿態。停泊在南太平洋的“遠望”二號測量船此時也捕獲了飛船的信息,“神舟”七號飛船的艙內圖像清晰地顯示在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大廳的大屏幕上。
二十三分鐘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高聲說,“神舟”七號飛船發射成功,標志著這次載人航天任務首戰告捷!
窗外,繁星閃爍,夜幕低垂。飛控大廳絢爛的大屏幕上,神舟七號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鷹,環繞蔚藍色的地球飛翔,深藍的太空,幽遠而靜謐,仿佛張開了寬廣的懷抱迎接中國神舟的光臨……(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