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點火,發射。”在兩個奧運會結束不過一個星期之際,中國又一次在倒計時聲中迎來了里程碑式的一刻。
9月25日21時10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托舉著“神舟七號”飛船沖入太空。
因為將首次進行航天員太空行走,“神七”備受世人矚目。“‘神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航天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必將推動我國空間法的立法進程。”一些從事中國空間法研究的法律專家這樣認為。
真正意義的空間法律尚缺
9月8日,江西省農科院下屬的南方航天育種技術研究中心接到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緊急通知:必須在9月15日前把搭載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的物種送到北京。據中國南方航天育種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羅紹春介紹,從往年太空育種的經驗來看,水稻比較容易產生變異,太空育種的情況比較理想。
“隨著航天事業的發展,空間搭載物必然會增加,對于搭載的內容、搭載的許可和搭載獲益的分配等,都需要有明確的法律進行規范。”哈爾濱工業大學法學院院長、中國空間法研究專家趙海峰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像水稻這樣的太空搭載物,就屬于應該用法律進行規制的范圍。
趙海峰告訴記者,我國在航天事業的許多重要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國的空間立法卻嚴重滯后。
“其實,我國空間立法的可行性很強,因為我們不僅有自20世紀50年代至今的航天活動實踐,更有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和規章。”趙海峰對空間立法的前景充滿信心。
據了解,我國的航天政策突出地體現在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2000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和《2006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等文件中。兩個白皮書詳盡闡述了中國政府在空間領域的政策、立場和觀點,是有關中國航天事業的權威文件。
權威數據顯示,截止到1996年,在航天技術管理、國際商業發射服務等方面,我國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一大批切實有效的管理制度,原航天工業部相應的內部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至少有300余件,涉及到航天活動的各個方面,這些都是中國航天立法的基礎。
趙海峰介紹說,就民間空間立法來講,2001年2月8日,發布施行的《空間物體登記管理辦法》,是我國第一部規范空間活動的規章。這個辦法參照了聯合國《登記公約》的規定,又結合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在趙海峰看來,“這是一部操作性很強的部門規章”。
2002年12月21日起,《民用航天發射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施行。該辦法建立了對在我國境內非軍事用途的航天器進入外層空間的行為的許可證管理體系。為與之相配套,還出臺了《民用航天發射許可證審批辦理程序》。
“盡管如此,我國目前的空間立法仍處在數量少,層級低階段,而且真正意義上的空間法律還沒有。”趙海峰說。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