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在即。飛船推進艙起吊(資料圖片)。
|
中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在即。飛船推進艙起吊(資料圖片)。
|
中新網9月26日電 題:神舟七號飛船研制紀實之推進艙:全面改進 便于“出艙”
作者:游本鳳
眾所周知,神舟七號飛船飛行任務由于將實施航天員出艙這一重大創新活動,以及乘坐3位航天員,飛船總體技術狀態出現較大變化。而對于承擔了神舟七號飛船上推進艙、電源分系統、推進分系統和遙控通信9個子系統等重要研制任務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來說,技術狀態也要隨著任務的變化和總體的變更而變,隨著飛行任務的不同要求和目標而變,這就需要他們以變應變,不斷用技術創新和更嚴格的質量來滿足“神七”飛行任務的要求。
與神舟六號飛行狀態相比,神舟七號技術狀態更改共200多項,而涉及到該院承制任務變化的有43項,其中一類更改6項,二類更改37項。涉及產品有推進艙、艙內和艙外攝像機、電源分系統、總體電路等。有些由于總體技術狀態和涉及到有關出艙產品一直處于變動之中,留給他們的時間非常緊張。如由該院承擔研制的推進艙在技術狀態上的變化較大,考慮到這次出艙活動,相應的設備要增加十多臺。而增加的設備大小不一、輕重不一,功能作用不一,因此不能簡單地往推進艙里一安裝就了事。畢竟一下子多了十多臺設備,推進艙總體單位在設計時既要充分考慮到艙體在太空飛行過程中的重心和平衡,還要根據產品體積的大小安裝在合適的位置,再就是要考慮安裝時操作人員的操作和檢修時的方便,等等。各種因素很多,必須綜合權衡,使得設計方案科學合理,安裝調試一步到位。
由于都是第一次碰到出艙活動帶來的技術狀態變化,總體單位和有些設備研制單位在設備技術指標和其他方面一直在變化。這使得推進艙研制周期成為歷次研制中時間最長的一次,如果再拖延的話,將要影響到整船對接的聯試和模飛。2006年8月11日,工程總體一位領導到該院檢查指導“神七”研制工作時,聽到對此事的匯報后指示,“神七”是國家任務,是2008年我國的大事之一,舉世關注,研制時間只能往前趕,不能拖延。院里當即立下了軍令狀,要求主要研制單位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必須確保產品于9月10日出廠。
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卻要完成平時需要幾個月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對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來說壓力太大了。破釜沉舟,沒有退路,該廠廠長也下了死命令:后墻不倒,就是天天加班連軸轉也要趕出進度來!正是在這樣的“高壓”之下,該廠飛船線上的同志克服一切困難,連續數周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可謂開足了馬力。經過上下艱苦努力,終于實現諾言,推進艙按期出廠。
電子所針對這次新增氣閘艙和航天員出艙活動,增加了艙外攝像機等與“神舟六號”技術狀態完全不同的七臺新設備。這些設備主要目的是加強地面控制中心與空間航天員圖像與信息的傳輸,實現航天員與地面的雙向通話。尤其是艙外攝像機將鎖定航天員出艙,保證航天員在艙外的一舉一動受控,確保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還有飛船返回著陸后,由新設備發出定位信標信號,以便地面搜索人員盡快尋到航天員。這對于電子所來說,既是機遇,也是壓力。電子所的科技人員顧全大局,以“神七”任務為重,迎難而上,奮力攻關,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最終通過苦干加巧干,在預定計劃時間內完成了交付任務。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在“神七”研制過程中,適逢院部和部分研制單位進行調改整合,以及搬遷航天新區,如將三家單位整合為一家后一同搬遷新區。融合后的三家單位碰到了機制體制、觀念文化等方面的一系列矛盾,而其中的一個所又是“神七”上控制通信設備研制關鍵單位。面對矛盾,要緊的是統一思想,理清思路,將所有的工作按輕重緩急彈好“鋼琴”。其間,型號“兩總”多次深入到該所科研生產一線進行指導,當場拍板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調動了一線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使得研制進度大大加快。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該院做到了搬遷新區和科研生產兩不誤,兩促進。另外,在調改過程中,院里還決定將其中一個所承擔研制飛船電源分系統中的一塊兼并到另一個空間電源專業所,進行專業重組。這也是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在“神七”研制關鍵時刻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盡管在調改兼并過程中也同樣碰到了不少矛盾和阻力,但最終大家還是達成共識,認為這一舉措有利于電源專業的發展和壯大,有利于專業的對口管理,也有利于提高核心競爭力。個人的事再大也小,飛船的事再小也大。于是,原先單位兼并過去的同志很快調整好情緒,轉換好角色,服從大局需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神七”研制中。
狠抓質量 力保飛天平安
作為航天行業,質量歷來被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對于載人航天來說,質量更是關系到航天員的生命安危。沒有質量,就沒有航天員生命安全的保證。因為飛船上有了人,對航天產品質量的要求和標準必須嚴之又嚴,高之又高,決不能有半點閃失。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從“神舟一號”起,在整個飛船線上就牢牢樹立了嚴慎細實的質量理念和意識,堅持貫徹“步步為營、節節把關;上掛下連、吃透技術;前延后伸、跟蹤質量”十六字全過程質量控制措施,策劃全過程質量管理活動。同時針對該院承擔任務的特點,制定了“神舟七號”質量控制要點。嚴上加嚴,細上加細。在具體操作上,該院針對以往發生質量問題后,要求各單位進行兜底翻、查源頭,還專門制作了神舟飛船產品質量數據包。數據包是設計輸入、技術狀態控制、可靠性安全性分析、工藝、物資、測試試驗、關重項目控制等84份文檔資料的總稱。數據包工作能有效地將單機的質量控制關口前移,注重單機形成的每個環節的質量控制,使得單機在交付后對其履歷的每個階段都能做到有據可查,有源可尋。飛船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秦文波對數據包的建立非常重視,曾多次在有關大會和小會上呼吁,強調其重要性和科學性。從實際工作效果來看,“神七”質量管理數據包確實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整個“神七”研制過程中,對所出現的問題,至少在尋根溯源上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找到。
在“神七”研制中,科技人員深深感到,質量工作千頭萬緒,稍有不慎,就會出錯。既要靠各項制度來保證,又必須要靠提升責任心來加強。精心實施,精心操作,不留隱患,從各個方面提高飛船的質量和可靠性,確保萬無一失。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在推進艙總裝過程中,事先制定了總裝質量控制要求和詳細的質量工作計劃。總裝工人實施班前工作會制度,使每一個工人在上班前就明確每天的工作內容、操作注意事項和質量要求。該廠還成立了現場服務小組,對生產過程進行監督和控制。尤其對關鍵點,即總裝過程中的電連接器插拔情況進行了詳細記錄,特別對關鍵接口隨時進行檢查。正因為嚴格把關,杜絕了推進艙在總裝過程中的差錯,至總裝調試結束,推進艙未發生一例電連接器錯插或漏插的情況,確保了總裝過程準確無誤,無一差錯。
驅動機構是飛船上電源分系統太陽電池翼展開的關鍵件,為了確保其在太空中準確無誤地打開,研制人員作了大量有針對性的試驗,如根據電源系統對神舟七號飛船電源分系統供電能力分析結果,電源分系統驅動機構在軌工作時,通過驅動機構的最大充電電流為29A。由于“神舟七號”電源分系統驅動機構在地面只進行了額定23A電流的試驗,為驗證在軌運行期間驅動機構通過最大充電電流29A的能力,需在地面進行補充驗證試驗。接到任務后,設計人員立即制定了詳細的任務書,根據具體的步驟,在熱循環箱中進行了充分試驗,最后驅動機構經過5個循環的模擬在軌運行加電試驗后,電壓降等技術指標滿足要求,焊接工藝的穩定性也得到了考核,保證了充電電流的全覆蓋性,確保了“神舟七號”驅動機構不帶一點疑問上天。同樣,活動機構一直是航天器產品中的薄弱環節,技術難度大,但是對產品的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關系到整個飛行試驗的成敗。為了保證“神舟七號”太陽電池翼能夠可靠展開,單位組織專業人員對神舟七號太陽電池翼的展開過程進行了動力學仿真復核復算,一是保證能夠順利展開,二是盡量減少電池翼展開時對飛船的撞擊力,從而達到對飛船姿態影響最小的目的。這一措施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在“神七”研制中,對導線的端頭處理采用了熱剝的工藝方法,代替原來屬航天限用工藝的冷剝工藝方法。神舟飛船的導線的屏蔽層耐高溫性好,熱剝操作非常困難,傳統的熱剝工具無法滿足要求。為解決這一難題,電裝工藝人員多方調研,并進行了大量的工藝試驗。最終,選定了合適的熱剝工具和工藝參數。經試驗,新熱剝工具能夠滿足“神七”熱剝的要求,并通過了院級評審。熱剝工藝的應用,提高了工效和質量可靠性,確保了“神七”飛行任務的萬無一失。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