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科研人員啟封包裝袋,取出從太空成功回收的固體潤滑材料。這些搭載于“神七”飛船的材料共分為4大類15種材料,這是中國首次暴露于太空環境并成功回收的空間材料試驗樣品。 中新社發 殷春永 攝
|
10月6日,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科研人員啟封包裝袋,取出從太空成功回收的固體潤滑材料。這些搭載于“神七”飛船的材料共分為4大類15種材料,這是中國首次暴露于太空環境并成功回收的空間材料試驗樣品。 中新社發 殷春永 攝
|
中新社蘭州十月六日電 (記者 殷春永)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科研人員六日啟封“神七”搭載空間材料包裝袋,取出從太空成功回收的固體潤滑材料。經肉眼仔細觀察,初步發現有兩類產品發生明顯變化。
這些參與太空試驗并成功回收的材料包括四大類十五種材料共八十片樣品,它們緊貼于“神七”軌道艙外壁,歷經了四十多小時的真實太空條件下暴露試驗。這是中國首次暴露于太空環境并回收的空間材料試驗樣品。
通過對比地面模擬試驗的結果,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所長、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維民研究員說,經過太空的試驗以后,以肉眼觀察,已發現兩類產品變化很大,一類是銀與銀合金的薄膜材料,經過原子氧和紫外光的輻照以后,其表面變花,或者變暗;另一類是二硫化鉬潤滑薄膜產品,表面變得更為粗糙。
“神舟七號飛船應用系統固體潤滑材料空間試驗”項目由中科院蘭州化物所承擔,真實的空間環境暴露實驗順利結束,他們計劃今后三個月內完成對空間試驗樣品的初步分析,六個月內完成測試分析工作,并形成工作總結報告。
劉維民研究員介紹說,未來半年內,他們的重點工作將分析空間環境飛行試驗與地面模擬空間環境試驗對潤滑材料的影響效應;將真實空間環境試驗結果與地面模擬空間環境試驗結果進行比對和關聯,并將特別關注影響效應的差異和建立影響效應的模型。
“我們需要了解潤滑材料在真空、原子氧、低溫等環境會發生哪些變化。”劉維民說,“我們希望通過試驗,找出科學、合理、準確的實驗參數,建立相關實驗規范,最終通過地面模擬裝置,就可以知道太空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特種潤滑材料專家薛群基認為,空間環境對多種材料都有侵蝕或者腐蝕,同時經過正負一百多度的溫度交變,不管從材料結構上還是性能上,都會發生顯著的改變,我們需要掌握這些數據,這對發展更長壽命、更加可靠和穩定的特種潤滑材料是一次重大的研究部署,對中國今后的航天事業是一項重要的技術支撐。(完)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