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8年6月底,全國工會基層組織數達到170.24萬個,覆蓋單位達355.6萬個;全國工會會員總數達到2.09億人……中國工會成為世界最大工會組織。”這是日前舉行的中國工會十五大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的工會組建成果。
而在30年前,全國工會基層組織僅30萬個左右,全國工會會員總數才5000萬人。
3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工會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上努力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要求,開拓進取,銳意創(chuàng)新,書寫了中國工會的嶄新篇章。
工會組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全國工會基層組織數和工會會員數的大幅增加,絕不是簡單的數字概念上的變化。”全國總工會有關負責人表示,覆蓋面不斷擴大,凝聚力進一步增強,意味著中國工會事業(yè)實現(xiàn)了偉大復興。
工會是黨領導下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切實發(fā)揮黨聯(lián)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以及職工利益代表者和維護者的作用,要求中國工會必須最大限度地把職工組織到工會中來,并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期間,伴隨著工會工作的恢復發(fā)展逐漸壯大基層工會組織、發(fā)展工會會員起步;到上世紀九十年代跟隨非公有制經濟快速增長的腳步,一方面鞏固工會組織在國有和集體企業(yè)的傳統(tǒng)陣地,一方面努力在非公有制經濟這一新領域組建工會;再到進入新世紀鮮明地提出把工會組建和發(fā)展會員作為工會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進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組建工會,工會組建正漸入又好又快的“佳境”。
如今,中國工會不僅攻克沃爾瑪建會這一難題,而且在探索適應市場條件下的基層工會組織形式和組織體制方面成效顯著。區(qū)域性、行業(yè)性基層工會,市場工會等多種組織形式得以總結推廣,鄉(xiāng)鎮(zhèn)(街道)工會、村(社區(qū))工會、企業(yè)工會的“小三級”組織網絡進一步完善,為中國工會組織的發(fā)展壯大提供了長效的機制保障。
如今,作為職工隊伍新生力量的農民工,正越來越多地加入到工會組織中來。統(tǒng)計顯示:截至今年6月,全國工會農民工會員達6674.6萬人,而且勢頭看漲。
工會組建和會員發(fā)展的重大突破,鞏固了黨的階級基礎,擴大了黨的群眾基礎。中國工會成為國家政權建設中當之無愧的堅強柱石。
切實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
“組織起來、切實維權”,“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fā)展道路”、“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如今,只要隨便走入任何一個工會的辦公地點,舉目抬眼,總能看到這些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工會工作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的字眼。
“30年來,中國工會工作在理論上有過許多探討,在實踐上有過許多探索,但最終都指向切實履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基本職責。”一位長期從事工會理論研究的學者如是說。
中國工會九大召開之后,中共中央書記處在研究《中國工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工作報告提綱》等文件時,明確提出“工會的性質和任務應當是在黨的領導下,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為工人階級辦事的組織。”
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非公有制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帶來了勞動關系的多元化、復雜化,侵害勞動者權益問題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新中國第一部勞動法于1994年7月頒布,該法第七條規(guī)定,“工會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在總結多年維權實踐的基礎上,2001年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修改后的工會法作出明確規(guī)定,“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
令人欣喜的是,在維權理論不斷創(chuàng)新升華的同時,各級工會在實踐中維權成效日漸豐碩。
一方面,為適應社會經濟結構的深層次調整,特別是企業(yè)工資分配格局和調控體系的變化,各級工會立足在參與分配中強化源頭參與,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維權機制。如今,宏觀層面,工會與政府聯(lián)席(聯(lián)系)會議制度、勞動關系三方協(xié)商機制普遍建立,工會參與立法和執(zhí)法監(jiān)督的力度在加大;在企業(yè)層面,隨著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簽訂率進一步提高,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yè)民主管理制度普遍推行,以及企業(yè)職工工資共決機制、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的逐步建立,工會維權有了更有力的制度支持。以集體合同制度為例,截至2008年6月,共簽訂集體合同109.1萬份,覆蓋企業(yè)183.4萬家,覆蓋職工1.4億人,分別比2003年增長62.1%、51.0%和38.6%。
另一方面,針對國企改制和產業(yè)結構調整中部分職工生產生活遇到困難的實際,各級工會立足維護穩(wěn)定、促進和諧的基點,加大困難職工幫扶和農民工維權力度,打造工會工作品牌,提升工會維權效能。如今,送溫暖活動、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和金秋助學活動已成為具有較大社會影響的工會工作品牌,“農民工有困難、要維權找工會”的口號已經叫響做實。統(tǒng)計顯示:目前全國100%的地級城市和91%的縣級城鎮(zhèn)已建立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累計籌集幫扶資金42億元,幫扶困難職工2090.2萬人次;截至2007年年底,全國各級工會協(xié)助政府累計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433.2億元。
組織勞動競賽領域不斷拓寬
如今,只要走進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各項目工地,都能看到“工人先鋒號”的旗幟高高飄揚。
開展重點工程勞動競賽,只是各級工會組織動員組織廣大職工投身經濟建設主戰(zhàn)場,發(fā)揮主力軍作用的一個側面。
圍繞經濟建設的目標任務,通過多種形式的建功立業(yè)活動展現(xiàn)工人階級的智慧和力量,歷來是中國工會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題中應有之義。
從1983年起,僅就組織職工開展以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為主要內容的勞動競賽,全總聯(lián)合國家經委等相關部委幾乎每年都要專門出臺文件。如今,勞動競賽依然是工會工作不可或缺的內容,但形式和內涵更加豐富。
“當好主力軍、建功‘十一五’、和諧奔小康”主題競賽、創(chuàng)建“工人先鋒號”、“我為節(jié)能減排作貢獻”……30年來,各級工會著眼于推動企業(yè)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載體和方式,適時推出一系列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為廣大職工建功立業(yè)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
據統(tǒng)計,僅2003年以來,各級職工技協(xié)組織開展的技術攻關、技術開發(fā)項目45.3萬項,創(chuàng)經濟效益407.90億元;推廣新技術35.83萬項,創(chuàng)經濟效益758.10億元。
與此同時,各級工會十分重視發(fā)揮勞模的示范引領作用。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連續(xù)發(fā)出號召全國職工向趙春娥、羅健夫、蔣筑英等人學習,到進入九十年代推出包起帆、徐虎、李素麗、王啟民等一批全國職工的先行,再到進入新世紀以來大力表彰和宣傳許振超、王順友、李斌、王洪軍、竇鐵成等一大批新時代先進模范人物,在全社會推動形成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chuàng)造偉大”的氛圍。
“只要努力去做,當工人同樣有出息。”當這一共識逐漸匯成時代的強音,中國工人階級一定能夠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中再立新功。(記者 楊傲多)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