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大學弒師案:媒體為什么要“捕風捉影”?
2008年11月05日 09:35 來源:檢察日報
發表評論
2008年10月29日上午,中國政法大學召開了有關程春明老師遇害事件的新聞發布會,各大新聞報刊記者前去采訪。10月28日晚,在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該校正準備上課的副教授程春明被一名大四男生砍成重傷,經搶救無效死亡。 中新社發 rain 攝
2008年10月31日,中國政法大學10.28案件的案發教室開放,上午九點左右,有少許學生進教室,但此教室尚未用于上課。背景:10月28日晚18點43分,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教室內,教授程春明正在準備上課時,男學生付某突然從后門沖入教室,用利器砍向程春明頸部,致其重傷,送醫院搶救無效,當晚7點死亡。付某行兇后報了警,被警察帶走。 中新社發 rain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我們為什么要“捕風捉影”?
事件發生三天后,當我著手準備這次采訪的時候,一位研究犯罪學的專家對我說,事實還在調查中,你能寫些什么?一位媒體的資深記者對我說,一起桃色新聞,而且都報道得差不多了,你還有什么可寫的?
而法大學生論壇上一些學生的帖子更挑戰著作為一名記者的職業尊嚴———媒體能不能不捕風捉影?你們就不能等真相出來的時候才做文章?
真相未白,我寫什么?剛接到這個選題的時候我也這么想過。
當我穿越整個城區,站在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校區的拓荒牛雕塑前,看到菊花叢中的那一句“老師走好,同學也為你遺憾”時,那一刻讓我心疼。突然意識到,除了真相,我能報道的還有很多。
當我輾轉周折找到一個個愿意接受采訪的教師時,他們臨了都不約而同地說了一句“請不要透露我的姓名”,那一刻讓我心痛。突然明白,能夠思考的東西還有很多。
當我走到那間出事的教室門口時,看到血跡已擦凈,祭奠的花朵亦無蹤。講臺上一位老師正在講課,臺下是滿堂的學生。那一刻讓我困惑。對這一事件的關注,我們的目光是不是太過短視?
當我面對校方接待人員謹慎沉默的表情時,那一刻讓我不解。一個人的心理成長何其復雜,一個人的人生經歷何其多樣,在世風日下,道德感低迷的社會大背景下,一個他只讀過三年書的校園何以能全部承擔起教育失職的過錯?
當我看到學生論壇上不時出現的“丑聞”的字眼時,那一刻讓我質疑。校園槍擊沒有損毀弗州理工的聲譽、硫酸潑熊也沒有動搖清華的地位,認為政法大學會因為一次突發事件而毀譽,是不是太過膚淺?
我相信,只要用一顆敬畏生命的心去感受,無論你是受到驚嚇的學生,無論你是心有余悸的老師,還是所謂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校方,這樣的心疼,這樣的心痛,這樣的困惑,這樣的不解和質疑你都一定會關心,這就是我們做這次報道的意義所在。
能不能等等?等真相大白。
可以。我的任何一級領導都沒有要求我一定要寫這篇報道,而且一定要在什么時間以前發。
但我為什么不等等。因為有時候,我們可能永遠找不到真相,只能盡最大的可能接近真相。
何況,最近發生的一些撲朔迷離的案件也在一次次告訴人們,真相,有時可能是各種利益化的結果。所以,在真相大白之前,我們不能傻傻地等。這樣,才有可能找到我們心中的真相。
“我們不可能越過真相去實現正義”,這是尋找真相的主要目的,但不是唯一的。(劉文暉)
[上一頁] [1] [2]
【編輯:朱鵬英】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