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05年3月,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來了一位名叫“鄭澤”的港商,自稱香港金鷹國際集團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他帶來了一個“神話”般的輝煌構想:在呼市商業繁華區蓋“西北第一高樓”——金鷹國際CBD(中央商務區)。樓高169米,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投資53億元,兩年建成。
這一“大手筆”立即引起呼市政府重視,當年就被列為向200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項目。為了保證工程進度,當地采取了一系列“非常動作”。
2005年5月17日凌晨,一聲悶響,剛建成四年的呼市公安局11層指揮大樓被炸掉了,目的是給“西北第一高樓”騰地方。這次定向爆破也被稱作“西北第一爆”。
接著,原市政府大樓、龍海商廈、第一人民醫院保健樓、市公安局的三棟宿舍樓相繼拆除,“鄭澤”在呼市中山西路黃金地段得到了50多畝土地。
由于“特事特辦”,金鷹公司在呼市辦事幾乎是一路綠燈,很快就違規在工商部門注冊、辦理了《工程規劃許可證》《土地規劃許可證》《房地產開發資質證書》《施工許可證》《土地使用權證》。
然而,盡管獲得了種種不可思議的優惠政策,“實力雄厚”的金鷹公司卻無資注入,“西北第一高樓”很快成了爛攤子,甚至還非法集資,這引起了社會的質疑與警方的注意。
內蒙古警方有關負責人說:“根據群眾的反映,我們比對分析了當時的各種情報信息,咋看‘鄭澤’也不像是正兒八經的商人。”
隨著警方調查的展開,“神話”破滅了,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騙局卻浮出水面……
(二)
“鄭澤”原名王細牛,1958年生于湖北省黃梅縣龍感湖農場,讀了五年小學,13歲學木匠,1974年成為農場木工,當地人都叫他 “王木匠”。“王木匠”于1984年跳出農場闖蕩世界,開過舞廳、旱冰場,辦過招待所,經營過酒店,均一事無成,還官司纏身。
1998年9月,他因涉嫌虛報注冊資本罪被南京市警方刑拘,第二年取保候審。2000年,“王木匠”往河北省石家莊市遷了假戶口,改名“鄭澤”,年齡縮小11歲。警方發現,“王木匠”有6個名字:王細牛、王亞偉、王世偉、舒兵、王偉、鄭澤。每個名字都注冊了一家公司,娶了一個“老婆”,其中有4個“老婆”給他生了孩子。
香港金鷹公司真相如何呢?這原來是一家1萬元港幣注冊的“三無”公司,無辦公場所,無資金,無工作人員。
2001年2月,王細牛得知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想改造寧夏賓館,于是前往寧夏,許諾出資4.56億元改造寧夏賓館,合作建設“寧夏國際村”,與區政府辦公廳簽訂了引資合同。同年7月21日,雙方又簽訂協議成立中外合資企業,寧夏提供建設用地,金鷹公司出資3.8億元,合作開發自治區政府周邊農場等地段。
拿到了土地,金鷹公司當然沒錢投入,但是“王木匠”有辦法,他用“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展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詐騙行動。
他采取招標不開標、開標后不退還投標保證金的辦法,騙了32家投標單位投標保證金2075萬元;通過虛構貸款主體、房屋置換按揭等方式,騙取中國工商銀行寧夏分行銀川東城區支行以及中國農業銀行寧夏分行銀川新市區支行貸款179筆約1.09億元;騙取149家企業的工程款和材料款共計約3.8億元;以20%的高息為誘餌,非法向銀川市民集資約3.18億元。
錢到手了,“王木匠”卻無心蓋房。五年過去了,“寧夏國際村”還只搭了個框架。
“寧夏國際村”資金鏈斷裂后,“王木匠”的目光又盯上了呼和浩特。他在呼市的騙術幾乎是寧夏的翻版:2005年5月,他騙取了呼市政府4.59億元的土地使用權,強行開工建設金鷹國際CBD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他騙取工程商墊資款2.2億元、材料供應商2219.1萬元、投標單位保證金4659萬元、預售房屋資金7759萬元。加上非法集資和土地費,合計詐騙了8.1億多元。
屢騙得手,“王木匠”的胃口更大了。他以賒欠廣告費的方式,在內蒙古大小媒體鋪天蓋地地宣傳一個更為華麗的“肥皂泡”:要在中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首府各建一個“CBD”。他開始在南寧、烏魯木齊等地活動,企圖以相同的騙術來彌補呼和浩特與銀川市的斷裂資金鏈。
警方調查表明,王細牛在寧夏、呼和浩特騙了17.58億元。雖然兩地的工程項目都成了爛尾樓,但他自己的腰包卻鼓了起來。2001年9月至2007年1月,他把騙來的9400余萬元匯至北京個人賬戶,并揮霍了其中1456萬元。他買了寶馬、賓利、奔馳等高檔轎車,戴上了江施丹頓名牌手表,還購置了房產。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