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聯合發布《關于辦理商業賄賂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對醫藥購銷、工程建設、政府采購等領域中商業賄賂犯罪的認定,商業賄賂犯罪的犯罪對象及其數額的認定等七個方面的問題做了詳細規定。根據規定:醫務人員和教師利用職務之便收取回扣,數額較大的,將以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定罪處罰。(《新京報》11月25日)
長期以來,大家對于商業受賄的邊界認識非常模糊。在醫療、建筑業等所謂商業賄賂的“重災區”,小到吃請、送紅包給回扣,大到贊助旅游、出國考察,林林總總的“潛規則”以無所不在的態勢逐步滲透。身在其中與置身事外的人都漸漸麻木,見慣不怪,漸趨形成了可怕的“集體無意識”狀態。正因為認識上的模糊,在近年轟轟烈烈的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中,隱藏于人情往來之中的各類賄賂行為一定程度上得以繼續藏身。
徹底打擊商業賄賂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界定邊界。比如醫務人員為了拿回扣開大處方,比如提供免費旅游或裝修費,比如教師以教學活動便利拿回扣……對存在于各個領域的賄賂進行集中梳理,才能強化打擊力度。所以,《意見》對商業賄賂的類型、綜合判斷的依據等作出詳細說明,非常及時和必要。
那么,厘清商業賄賂的諸多問題之后,能不能倒逼國人“職業道德”意識的整體提升?
商業賄賂的泛濫,既有法律邊界不清、執法不嚴的責任,更與國人在“職業道德”上的普遍缺失不無干系。中國是一個愛講人情、講關系的社會,并沒有真正建構起良好的職業道德。正如學者許子東先生近日在鳳凰衛視談話節目中所言:大家都不覺得自己的崗位付出已經拿到了絕對對等的回報,都覺得自己“吃虧”了,總想著用正當收入之外的手段獲得另外的一些收入。這就是對自己的崗位缺乏足夠的敬畏,不懂得珍惜,也不懂得害怕。
任何社會都需要底線,也就是一種類似禁忌的基礎生活秩序。這種基礎的社會秩序由道德信念、成文或不成文的規則、非正式或正式的基礎制度混合構成。如果在道德信念上無法“固守根本”,就難免會有很多突破底線的事情發生。商業賄賂的存在,就大多與相關行業的職業道德失范有必然聯系。所以,重建職業榮譽感,加強職業道德約束,是抑制商業賄賂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任何道德都不會突然間平地而起,都需要必要的條件作為其存在的土壤。坦率講,職業道德問題此前多有人提過,但因為缺乏必要的“倒逼”力量,遲遲難以讓人滿意。而阻礙其形成的,是貪利、失衡、僥幸等心理的存在——不肯固守根本,總想讓自己的工作崗位產生一些“額外價值”,這是貪利;認為情節比自己嚴重得多的商業受賄有很多,既然大家都在搞,我為什么傻呵呵的不搞,這是失衡;認為商業賄賂太多了,法不責眾,能被揪出的只是少數,有什么可怕的,這是僥幸。
從這些障礙心理來分析,要令職業道德滲入骨髓,必須對商業賄賂零容忍。既然法律已厘清了商業賄賂的邊界,就需要首先加大在醫療、建筑等領域的打擊力度,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讓違法者付出代價。如此,方能掃清貪利、失衡、僥幸的心理土壤,倒逼整個社會的職業道德。(畢詩成)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