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片特區帶著一大片農村,汕頭與中國其他幾個特區明顯不同
文/林旭娜
早在1858年,恩格斯就在《俄國在遠東的成功》中稱汕頭是中國“惟一一個有一點商業意義的口岸”。
1861年,汕頭正式辟為“通商口岸”,隨之成為溝通國內外的重要交通樞紐、商品集散地,成為五嶺以南經濟最繁榮的城市之一。汕頭創辦經濟特區之后,對外開放程度更空前提高,目前已同18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往來關系。
“人們不難發現,開放永遠是汕頭上空的主旋律。而她的歷史也雄辯地證明了一條:小開放則小繁榮,大開放則大繁榮,包括思想上的開放。”中共汕頭市委書記黃志光認為。
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雷鐸也曾對此進行了形象的概括:潮汕地形是一個典型的“簸箕形”,三邊都是丘陵,只有一邊面海。這一邊一旦打開了,開放了,與海洋文化融合,潮汕就有了活力;而一旦關起來了,就變成一個盆地,氣不流通,就悶死了。
人們不禁想起30年前,葉劍英元帥到廣州視察時,對時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的吳南生說:“南生,咱們的家鄉太窮啦,得想辦法……”特區的想法據說由此肇始。如今,在這片當年改革前輩大刀闊斧試驗的陣地上,汕頭人的內心重新煥發出改革的激情:打開汕頭經濟特區這個大潮汕的“簸箕嘴”,面向廣東、面向全國、面向世界,干出特區新作為。
接受采訪時,汕頭市市長蔡宗澤特別提到了當下汕頭特區的“新使命”:服務粵東、服務閩西南、服務贛東南,貫徹落實省委推進粵港澳緊密合作的重大決策,積極開展汕臺經貿和參與海峽西岸地區經濟協作,加快現代化港口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生態型海濱城市和臨港工業基地、裝備制造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效益農業基地建設……
“要爭取汕頭享受國家支持海峽西岸地區發展政策,使汕頭成為廣東省對臺經貿合作交流的橋頭堡和對臺直航口岸。”蔡宗澤認為,對汕頭的發展定位必須充分考慮汕頭作為海峽西岸重要城市的特殊定位。當前汕頭正在積極利用這一特殊的區位優勢,爭取享受國家支持海峽西岸地區發展政策和作為廣東省對臺經貿合作交流的橋頭堡和對臺直行口岸,爭取建立南澳島對臺綜合保稅區,充分發揮僑鄉優勢,積極參與中國與東盟合作,推動汕頭加快發展。
今年7月,在中共汕頭市委九屆五次全會上,黃志光特別指出,汕頭市既有工業化、城市化水平較高的經濟特區,又帶有大片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既是沿海開放城市,又有相對落后的老區、山區,“三農”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面對汕頭繼續“特下去”優勢劣勢的提問,蔡宗澤列出了若干條目前的“短板”。
人口基數大,農村人口多,工業化、城市化任務重,是中國的基本國情。而汕頭的這一特點尤為突出:相當于一片小特區帶著一片大農村,城鄉二元結構明顯,面積占全市3/4、人口占全市2/3的農村地區,GDP只占全市的47%。廣大農村的工業化、城鎮化和城市化是汕頭面臨的現實課題,也是必須首先解決的重大問題。
另外,多年來汕頭人也不得不痛心地承認,自己在省內外相對優勢的漸漸失去。其中包括GDP占全省比重從1981年的4.35%下降到2007年的2.78%,GDP在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排名從1981年的第7位下滑到2007年的第11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均產值遠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缺乏,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僅占工業總產值的15.8%,比全省低10多個百分點。
其次是資源缺乏,汕頭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426人,約相當于全省的4.6倍;人均耕地0.16畝,約相當于全省的1/3;全市耕地面積79.7萬畝,而基本農田保護區面積達76.65萬畝;人均淡水資源量400立方米,約相當于全省人均的1/5,這和全國的情況也是對應的。
“我們不為目前的落后而自卑,不為碰到的困難和問題而困惑,不為剛取得的成績而自滿,不為過去取得的經驗所束縛,”黃志光對廣大干部呼吁,“汕頭要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成為全國、全省新時期最開放、最具活力、最宜居住創業的地區之一,成為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經濟特區,成為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